詩三首(林徽因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原文
其一 給秋天
正與生命里一切相同,
我們愛得太是匆匆;
好象只是昨天.
你還在我的窗前!
笑臉向着晴空
你的林葉笑聲里染紅
你把黃光當金子般散開
稚氣,豪侈,你沒有悲哀。
你的紅葉是親切的牽絆,那零亂
每早必來纏住我的晨光。
我也吻你,不顧你的背影隔過玻璃!
你常淘氣的閃過,卻不對我忸怩。
可是我愛的多麼瘋狂,
竟未覺察悽厲的夜晚
已在作背後尾隨,——
等候着把你殘忍的摧毀!
一夜呼號的風聲
果然沒有把我驚醒
等到太晚的那個早晨
啊。天!你已經不見了蹤影
我苛刻地詛咒自己
但現在有誰走過這裡
除卻嚴冬鐵樣長臉
陰霧中,偶然一見。
其二 人生
人生,
你是一支曲子,
我是歌唱的;
你是河流
我是條船,一片小白帆
我是個行旅者的時候,
你,田野,山林,峰巒。
無論怎樣,
顛倒密切中牽連着
你和我,
我永從你中間經過;
我生存,
你是我生存的河道,
理由同力量。
你的存在
則是我胸前心跳里
五色的絢彩
但我們彼此交錯
並未彼此留難。
…………
現在我死了,
你,——
我把你再交給他人負擔!
其三 展緩
當所有的情感
都併入一股哀怨
如小河,大河,匯向着
無邊的大海,——不論
怎麼沖急,怎樣盤旋,——
那河上勁風,大小石卵,
所做成的幾處逆流,
小小港灣,就如同
那生命中,無意的寧靜
避開了主流;情緒的
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這奔馳的血液;
它們不必全然廢弛的
都去造成眼淚。
不妨多幾次輾轉,溯洄流水,
任憑眼前這一切繚亂,
這所有,去建築邏輯。
把絕望的結論,稍稍
遲緩;拖延時間,——
拖延理智的判斷,——
會再給純情感一種希望!
選自《大公報·文藝副刊》(1947年5月4日)
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於浙江杭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領導小組成員,梁思成妻子。[1]
林徽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主要設計者,主要文學作品有《你是人間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逝世。[2]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和張愛玲等顯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際遇也更幸運。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3]
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4]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糅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讚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5]
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檐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
文學
在當時,知識分子是社會少數、精神貴族,像林徽因這樣受過良好教育才貌出眾的女子,更是鳳毛麟角。她承認自己是受雙文化教育長大的,英語對於她是一種內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一種靈感、一個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個「文化林徽因」。她是詩人,一生寫過幾十首詩,在詩歌創作上受徐志摩影響很明顯,但又有自己的特點。
在文學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詩集》(1985年)等。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雙清別墅附近平房養病。先後發表詩《那一晚》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裡聽到樂聲》《情願》及短篇小說《窘》,《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窘》。另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