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是北宋詞人黃庭堅寫的一首詞,此詞分四層描寫了江南的春景:寫桃柳為第一層,寫天氣為第二層,寫山水為第三層,末三句為第四層。整首詞以沉着有力的語言,情景交融、步步勾勒地展開描寫,以輕快的筆調寫出了江南春天的秀麗風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

  • 作品名稱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 創作年代 ;北宋
  • 作品出處 ;《山谷詞
  • 文學體裁 ;詞
  • 作 者 ;黃庭堅

作品原文

訴衷情

小桃灼灼1柳鬖鬖2,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3。[1]

山潑黛4,水挼藍5,翠相攙。歌樓酒旆6,故故7招人,權典8青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灼灼:形容花朵顏色鮮明亮麗。

2、鬖(sān)鬖:植物枝葉下垂貌。

3、醺(xūn)酣:形容天氣溫暖困人。

4、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

5、挼(ruó)藍:浸揉藍草作染料,詩詞中用以借指湛藍色。

6、酒旆(pèi):旆字可寫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7、故故:常常;屢屢。

8、權典:姑且當掉。

白話譯文

桃花盛開,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過天晴,春風溫暖煙靄淡淡,讓人陶醉。[2]

山巒黛綠,水波湛藍,綠水與青山相互映襯着。歌樓酒旗飄動,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當了換酒吧。

創作背景

該詞創作於元豐三年(1080年)左右,該年黃庭堅到江西太和縣(今泰和縣)任知縣,上任後,黃庭堅以平易治理該縣,減輕稅負,得到百姓擁戴。黃庭堅此時年輕有為,政績突出,該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該詞通過描寫江南春色的美景,表現了對江南春景的熱愛和寄情山水的情懷,以及仕途順利的暢快 [3] 。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開頭一句就把最足以作為春天表徵的桃花盛開,柳條垂拂這兩種典型景物描寫出來。[3]

第二句「春色滿江南」,用個「滿」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寫其他景物了,其實這是承上啟下,着意於過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關聯着的,美景還要有良辰襯托。如果碰到風雨如晦的天氣,即使是盛開的桃花,扶疏的柳條,看起來也會令人黯然魂銷。

所以接下去轉向對天氣的描寫:「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這裡邊包括四種意思:宿雨初晴,惠風和暢,煙靄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氣。這樣的天氣,使人心曠神怡,正可以遊目騁懷,飽覽自然風光。

下片前三句「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連貫而下,以濃重的色彩,繪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潑」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纖巧者所能辦。

色彩濃麗的山和水,正承上片「雨晴風暖煙淡」句而來,只有新雨之後,和風之中,天宇澄澈,萬木爭榮,才能為山水增輝。「潑黛」、「挼藍」二句不僅畫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萬物春天裡的勃勃生機。寫到這裡為止,已經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麗的江南春景畫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還缺少點什麼,抬頭望處,看到了「歌樓酒旆」。樓外的酒旗迎風飄動,足以惹人神飛。「故故招人」,生動地寫出了詞人的心理狀態。「故故」這裡是故意、特意之義,酒旗當然談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為詞人想喝酒,才產生這種感覺。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運用。酒興發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卻又敗興,所以只好「權典青衫」。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曲江》二首之二)詩意,集中體現了詞人的性格、情趣。

黃庭堅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個字,江南春景層層敘寫,逐步展現。桃柳、天氣、山水、「歌樓酒旆」到結語,層層勾勒,上下呼應,脈理分明,語言沉着有力,意境風神曳,情景兼備,堪稱佳作。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肖篤宋:這是一首寫春景的小令。作者以濃墨重彩描繪了江南鮮艷明麗的春景,從植物到天氣,從山水到市井,層層勾勒,脈絡分明,極富情致。 現代學者謝鈞祥:詞人通過情願當掉青衫去買酒喝的細節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及為這自然美景所陶醉的情態,寫得饒有情趣。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祖上遷家分寧(今江西修水),遂為分寧人。治平四年進士,授葉縣尉。熙寧五為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元豐三年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為秘書郎。元祐元年為《神宗實錄》檢討官,編修《神宗實錄》,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時張耒、秦觀、晁補之俱京師,與庭堅同游蘇軾之門,有「蘇門四學士」之稱。《神宗實錄》成,擢為起居舍人。哲宗親政,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黔州(今重慶彭水)安置。紹聖四年移戎州(今四川宜賓)。崇寧元年,內遷知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到任九天,即被罷免,主管洪州玉隆觀。次年復被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崇寧四年,卒於貶所,年六十一,私諡文節先生。《宋史》有傳。尤長於詩,與蘇軾並稱「蘇黃」。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藝術上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工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全宋詞》收錄其詞一百九十餘首。《全宋詞補輯》又從《詩淵》輯得二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