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許柱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許柱珠
別名 席珍
出生年 1882
死亡年  不詳
參與社團 「貂山吟社」
編著作品 不詳


許柱珠(1882- ?),字席珍,臺北州基隆郡雙溪莊(今臺北縣雙溪鄉)人。日治時期曾任雙溪莊協議員。大正6 年(1917),與周景文連文滔蔡清揚周士衡等創「雙溪吟會」,翌年改名「貂山吟社」,許氏出任社長,為該社之靈魂人物。昭和7 年(1932)徙居花蓮鳳林,9 年(1934)徙居花蓮市郊,戰後返雙溪定居。


七言絕句

花蓮港竹枝詞十首選三
繁華祗在黑金通[1],商店成排貨不豐。一入後山無外客,塗黏或說耐安窮。(其六)

公園勝景認花崗[2],綠樹陰濃敞四方。絕好風光堪入畫,菁華橋[3]下水湯湯[4]。(其九)

蜿蜒鐵道七分車[5],跨水爬坡百里餘。貨物無多人合[6]載,沿途猶少見村廬。(其十)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原發表於《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0月8日)、《詩報》(1937年8月1日),經大幅增刪修改,收入許柱珠《許柱珠拾穗集》手抄本。後由陳香據《許柱珠拾穗集》選入《臺灣竹枝詞選》。此處所收為陳香本。作者企圖從種族、開發、經濟型態、都市規劃等各個面向,勾勒花蓮港街的城市面貌。所選三首詩,第一首談商業,第二首談公園,第三首談鐵路交通及沿線發展。從這三首詩中,可以看見花蓮港街雖已開發,但只有黑金通(今中山路)較為熱鬧,居民普遍而言安於貧窮,物質欲望不強。花蓮港街雖非大城市,但也有自己的公園造景。公園為都市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見日治後花蓮港街確實朝現代化城市的方向發展。然而發展畢竟有限,還有很多比不上西部的地方。如鐵路建設仍不發達,乘客只能搭乘載貨用的七分車;此外鐵路沿線的開發也很有限,很少人家居住。

【延伸閱讀】
1. 許柱珠〈花蓮港竹枝詞〉十首之三,《臺灣竹枝詞選集》。

2. 許柱珠〈花蓮港竹枝詞〉十首之四,《臺灣竹枝詞選集》。

3. 許柱珠〈花蓮港竹枝詞〉十首之五,《臺灣竹枝詞選集》。

七言絕句

詠各種酒類:洋酒
歐醪氣力[7] 異尋常,製法何曾遜杜康[8]
莫怪聲名馳世界,一杯真可潤詩膓[9]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詩報》第64 期,1933 年8 月1 日。臺灣在清代並未實施酒的專賣制度,到了日治才全面實施酒類專賣,直到2002 年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才廢止,開放民營製酒。洋酒,指的是外國酒,但由於臺灣實施公賣制,所販賣的洋酒,並不是由國外所進口的洋酒,而是使用原產地的原酒,在臺灣釀造生產的,例如威士忌蘭姆酒琴酒白蘭地伏特加……等。臺灣在日治時代就有收藏洋酒的風氣,洋酒是奢侈品,收藏洋酒象徵權貴身分,有別於平民百姓,例如日本的清酒、美國的葡萄酒白酒……等。本詩指出外國酒的特點,在於酒性烈、後續力強,其細緻程度和講究的禮節甚於中國酒,已成為國際社交禮儀的指標,若品嘗得宜,亦可成為作詩良伴,激發靈感。


【延伸閱讀】
1. 施梅樵〈王臥蕉留飲〉,《鹿江集》。
2. 羅秀惠〈次韻呈霨岩社長〉,《全臺詩》第拾陸冊。

註釋

  1. 黑金通:日治時代花蓮港廳的路名。即今日花蓮市中山路。
  2. 花崗:花崗山,地名。在今花蓮市。
  3. 菁華橋:花蓮的一座吊橋。在美崙溪上。
  4. 湯湯:湯,音ㄕㄤ。湯湯,流水聲。或指水流盛大貌。
  5. 七分車:火車的一種。因其鐵軌軌距只有國際正常軌距的十分之七,故名。由於臺鐵環島鐵路數為八分車,因此七分車亦被稱為小火車。
  6. 合:應該。
  7. 歐醪氣力:醪,音ㄌㄠ ˊ,混含渣滓、尚未過濾的濁酒。此謂歐美洋酒的含酒精濃度高過國產酒,其酒精濃度以歐式百分比來計算,口感辛辣。品酒時須經過「看、聞、嘗」三個步驟,才能體會酒的精緻度和延續性。
  8. 杜康:中國酒的代稱。中國酒多為發酵法釀造,外國酒多為蒸餾法釀造。
  9. 潤詩膓:膓同「腸」,吟腸,即愁吟腸結,意為洋酒的辛辣,可嗆通提振正在苦吟中之詩人們的愁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