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施梅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施梅樵(1870-1949),天鶴,早年自雪哥,壯歲更蛻奴,晚年改可白,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晉江。

施梅樵
天鶴,雪哥、蛻奴、可白
出生年 1870
死亡年 1949
教育背景 生員
出版作品 《捲濤閣詩集》、《鹿江集》


生平

光緒14年(1888)其父施家珍被誣與反抗丈而起事的施九緞勾結,巡撫劉銘傳下令通緝,舉家流亡。事情平反後,施梅樵始得以取中秀才。不幸旋即遭逢乙未之變,流離失所。日治後與洪棄生許夢青蔡啟運等人倡立「鹿苑吟社」,又嘗加入鹿江詩會、中州敦風吟社,與全臺詩人聯吟唱和。中年以後,輾轉於臺灣各地設帳授徒。臺灣淪於異族統治五十年,而民族精神賴以不墜,各地之詩社實發生重大作用,梅樵亦有力焉。其詩文、書法俱佳,有名於時。生平風流自賞,奈遭際屯邅,祇以教學自給,以詩人終其身,牢騷抑鬱,生活蕭條。

著作

其文未曾結集;詩稿則有《捲濤閣詩草》,有大正年間刊本,章太炎先生對之評價甚高;又有《鹿江吟集》及《玉井詩話》,皆中年以後作,初未有刊本,迨民國四十六年其姪施讓甫始按詩體分類編次、排印行世,名曰《鹿江集》。著有《捲濤閣詩草》、《鹿江集》,後人合訂為《梅樵詩集》。

五言律詩

南社大會遣懷(淸末近現代初·施梅樵)[1]
淪落[2]誰同病,琴樽亦自雄。談天笑鄒子,縮地羨壺公。

感舊鬚眉白,哀時眼淚紅。腰間三尺劍,龍氣欲騰[3][4]

七言律詩

慰櫻航(淸末近現代初·施梅樵)
暫蹶霜蹄莫怨嗟,定無神駿困泥沙。猜疑蛇影杯中酒,變幻人情鏡裡花。

天以艱難增閱歷,身經挫拆斂浮華。明知公冶原非罪,蜚語任他鬼一車[5]

七言絶句

遊臺中公園 其一(淸末近現代初·施梅樵)
炎熱場中懶寄身,情懷冷淡不猶人。何當覓得酴醾酒,日向蕉陰飲數巡。

古風

渡烏溪(淸末近現代初·施梅樵)
風濤激石響,流水無盡時。落日懸大樹,往來照別離。

我車既已殆,我馬亦已疲。河梁不可見,倀倀將何之。

進退兩艱難,躑躅水之湄。行人招舟子,相望隔一涯。

南風打雙槳,逆浪來遲遲。過客爭渡喧,或遺白接離。

臨深凜庭訓,舟船防嶮巇。任人更[6]雜踏,獨立終游移。

舟子向我道,履險常如夷。幾見惡風浪,禍及弄潮兒。

舟子致殷勤,步履相扶持。攝衣與褰裳,水性素不知[7]

未除酸腐氣,嘲笑又奚辭。昔過[8]烏溪橋,橋長命如絲。

今渡烏溪舟,舟小使人悲。轉瞬通隔岸,前村露酒旗。

回首望故鄉,空[9]歌長相思。

  1. 編者按:《臺南新報》題作〈次子敏韻〉。
  2. 編者按:「淪落」,《臺南新報》作「飄泊」。
  3. 編者按:「騰」,《臺南新報》作「橫」。
  4. 楊永智編校
  5. 楊永智編校
  6. 編者按:「更」,《鐵峰詩話》作「競」。
  7. 編者按:「水性素不知」,《鐵峰詩話》作「淺深安可知」。
  8. 編者按:「過」,《鐵峰詩話》作「渡」。
  9. 編者按:「空」,《鐵峰詩話》作「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