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言猶在耳,漢語成語,拼音是yán yóu zài ěr,意思是說的話還在耳邊;形容對人家說的話還記得清清楚楚。出自《左傳·文公七年》。

目錄

成語出處

《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成語辨析

【近義詞】念念不忘記憶猶新餘音繞樑

【反義詞】置之腦後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形容對別人的話印象很深。

示例

~,忠豈忘心。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解釋

猶:還。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成語故事

公元前620年,晉國君襄公去世,決定將在秦國的晉公子雍迎接回國,準備繼承國君位。但是晉襄公夫人穆贏不同意,她每天着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鬧,說: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捨棄嫡子不立而到外邊求國君,將太子置於何地?

出朝後,她拉着太子到卿大夫趙宣子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家,向趙叩頭說:先君在日捧着這孩子囑託於您,說:'此子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賜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

'現在國君雖死,言猶在耳,而您都把這些忘了,不管了,想怎麼着?趙宣子和諸大夫都怕穆贏,又怕她威逼,就改立了靈公為國君,發兵抵抗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並打敗了秦軍。 [1]

視頻

國學經典之言猶在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