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銀身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身蝴蝶魚,Chaetodon argentatus (H. M. Smith et Radcliffe, 1911),為蝴蝶魚科蝴蝶魚屬的一種魚類。屬觀賞魚類。容易飼養,性情溫和。但常見度低。屬於不被重視的觀賞魚類。屬亞熱帶常見物種。但是在菲律賓及越南一帶的熱帶珊瑚礁海域也能發現其蹤跡。

簡介

銀身蝴蝶魚Chaetodon argentatus棲息於淺水的岩石區和珊瑚礁區,通常成對或小群活動,食譜寬,幾乎吃任何可以找到的珊瑚、藻類和小型無脊椎動物。體側扁,銀白色,鱗片大,邊緣黑色,在體側形成類似網格的圖案。眼睛至額頭有不貫穿的黑色條紋;鰓蓋後緣和身體中部各有一條黑色條紋,延伸至身體中部,不貫穿;身體後部有一條較寬的黑色條紋,一直延伸到臀鰭後部;尾鰭中部有新月形的黑色條紋。背鰭硬棘13-14枚,軟條21-22枚;胸鰭軟條14-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5-16枚。側線鱗片35-39枚。[1]

環境

雖然銀身蝴蝶魚的顏色不想其他蝴蝶魚那樣艷麗,但是銀色和黑色的搭配有一種獨特的典雅,是純魚缸中很好的配色補充,而且就目前的飼養記錄來看,比較容易適應圈養環境,可以接受人工投餵的任何食物,飼養條件和其他蝴蝶魚一樣,適宜混養溫和魚類的純魚缸,缸內需要開闊的游泳空間供其游泳,活石造景供其躲藏和啃食,最好有良好的微藻和大型藻類生長,同時入缸的話可以成對或小群飼養,當然這就需要更大的水體,不然還是會造成爭鬥。耐受常規的治療手段比如低比重和銅藥。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稍內凹。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頜齒4-5列,下頜齒5-6列。體被大型鱗片,菱形,但體後側鱗較小;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XIV,軟條22-23;臀鰭硬棘III,軟條22-23。體銀白至灰黃色,體側沿鱗列有交叉之斜走暗紋而形成網狀紋;體側另具三條暗色鞍狀帶,第一條由背鰭第I棘至鰓蓋上部,第二條在體中部,第三條由背鰭硬棘後方及軟條部經尾柄至臀鰭後方;眼帶窄於眼徑,且不延伸至眼下半部;背鰭軟條後緣銀白色,末端具窄黑帶;臀鰭前2/3部位為銀白或黃色,具黑緣;尾鰭中央具寬於眼徑之彎月狀黑橫帶,後端另具黑緣。最大體長20厘米。

生態

棲息深度5-20米。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成對或小群遊動。主要以底棲小生物及藻類為食。

經濟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不挑食,容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西起中國南部、越南,東至小笠原群島。北至日本,南至菲律賓

分布範圍國家及地區如下:亞洲:中國、台灣、日本、小笠原群島(日)、越南、菲律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