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非鵑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非鵑隼
原圖鏈接

西非鵑隼 [1](學名:Aviceda cuculoides)身長38- 43 cm ,翼展85-95 cm。在天空中該鳥看着像是一個長尾巴和翅膀外觀張開很大的鷹。但是,它蹲坐和飛行中的輪廓更類似鳶。棲居於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時也出現在疏林草坡、村莊和林緣田間,多在晨昏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類和蛙等小型脊椎動物。棲息於高大樹木的頂枝,以細樹枝築巢。常單獨活動,有時也集3-5隻的小群。繁殖期間每次產卵2-3枚。屬留鳥。

形態特徵

非洲鵑隼體長38-43厘米,翼展91-95厘米,體重220-296克。在天空中該鳥看着像是一個長尾巴和翅膀外觀張開很大的鷹。但是,它蹲坐和飛行中的輪廓更類似鳶。該物種的雄性成鳥通常總體深色,具褐色上體和石板青色頂帽,尖端是白色,脖子底部灰色,有棕色斑點。後頸部有兩根或三根羽毛特別長,形成一個輕微的灰色脊。黑色的尾巴上有三條很寬的灰色和白色邊框。喉,頰和上胸部呈鴿子灰色,下體其餘的部分從胸部和腹部底部一直延伸到側面是棕色和白色的大斑紋。翼下面棕色。其餘的下部為白色與黑色的條紋。 鳥喙綠黃色,腿和腳黃色,虹膜是亮黃色,爪黑色。雌鳥與雄鳥有輕微的差別,下體的褐色斑紋更大更清晰。幼鳥是黑褐色。羽毛有羚羊色,尾巴呈灰褐色斑紋。下體覆蓋着大量不規則斑點。

棲息環境

棲息地於茂密的森林,稀樹草原,耕地或次生林。可以出沒於高達海拔3000米的高峰。這種不尋常的猛禽非常謹慎,它有隱藏在茂密的樹林的習慣,觀測非常困難。

生活習性

西非鵑隼的飛行高度可以降得足夠低,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美麗的棕色雙翼。當棲息,會把翅膀放下尾巴也降低。該物種幾乎完全在森林灌木叢狩獵,偶爾在草地上下降並捕捉獵物。飛下來時相當迅速,有點像鷹。它們在不斷的運動,在空中沒有明顯的短暫停頓瞬間。

在繁殖季節,可以聽到一個快速的吹口哨「chouou-titti–」的連續的鳥鳴聲。在空中雄鳥聚集列隊能聽見類似抱怨的噪音「piiii–oror」。覓食時則發出「丕丕丕丕丕」或快速或連貫的「吱,吱」的呼籲聲。食物主要以昆蟲和蜥蜴為主,也吃小型鳥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貝寧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里、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

繁殖方式

在繁殖季節,非洲鵑隼會集群或成雙成對在高空中盤旋追逐。築巢期間正值雨季,此時昆蟲很多,可以提供足夠的食物。鳥巢一般建在高大的樹木上,隱藏在厚厚的樹葉叢中。用樹枝,草根和枝葉搭建。新巢興建歷時一個月,有時甚至用更多的時間。雌鳥每巢產2或3枚卵,上有淡棕色斑點或綠色、藍色、褐色和淡紫色條紋。


參考文獻

  1. 西非鵑隼. 百問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