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式站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班牙式站台(Spanish solution)源自1930年代至今西班牙巴塞羅那地鐵流行採用的站台布局,因此亦稱巴塞羅那解決方案(西班牙語:Solución Barcelona)。這一設計充分利用列車的雙邊車門,因此多見於通勤鐵路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車站,尤其是客流量較大的換乘站。
其基本布局是如右圖所示,中央的一個島式站台和兩側的一對側式站台。列車停靠時兩側均有站台,雙側開門。兩側的站台一邊站台只供乘客下車,而另一邊相反供乘客上車或候車用。例如,可以設計為中央的站台供乘客下車,兩側的站台供乘客上車,從而使上車和下車的客流相分離,增加了通勤效率。
儘管西班牙式一詞理應是代表最先應用這款設計的地方[1],甚至其名稱亦受到歐洲部分地區鐵路應用(例如德國)。但紐約地鐵的錢伯斯街站於1913年就已經被建造成這種站台布局(4面5線、3島2側)。
此外,各地遊樂園內的高架軌道運具或游具,亦經常使用此種站台布局進行上下客分流。
台灣
台灣小人國主題樂園的小火車,為西班牙式站台布局的一種呈現,故可提高上下客效率,故人多時,可將班次密度提高至不到一分鐘一班。
台鐵西部幹線的彰化車站(1905年設站,1958年改建),改建後其第一站台及第二站台,亦為此種站台之典型代表,但由於台鐵無法同時開啟兩側車門,大多數隻開第一站台側車門;其後的中壢車站及新左營車站和志學車站在改建後也採用了此一設計,不過這三個車站其實都不是因為加速上下客而設計這樣的站台布局,而單純因地形限制,且新左營並未真正使用。內壢車站的新第二站台與舊第二站台間雖然夾有一條路線,但只是為了要變換站台,並非作為同時上下客之用。而在2016年啟用的平溪車站第二站台,與原先的第一站台也是此種站台布局,在旅客人潮眾多時即使用上下車分流的模式。
日本
日本也有類似的例子,例如小田急小田原線新宿站的地下站台,以及名鐵名古屋本線的名鐵名古屋站都是2軌1島2側的布局,但該地亦未有專門的術語去描述這個設計。東急東橫線的澀谷站在地下化前也有類似的布局。在大阪則有阪急電鐵的梅田站,站內一共有九線。
JR中央、總武緩行線的西船橋站都是一樣[2],但中間的軌道作為由該站開出之列車專用軌道。山手線的澀谷站則是原有島式站台不敷使用後在外側加建站台,不過原有站台則封掉一側,形同兩個側式站台的運用。
視頻
西班牙式站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地鐵】西班牙馬德里地鐵為何設計卓越、出行便捷? ,搜狐,2018-12-23
- ↑ 【軌道遊戲】東京地下鐵 東西線 西船橋站~中野站 快速列車,bilibili,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