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柏坡行吟(王友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柏坡行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西柏坡行吟》中國當代作家王友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西柏坡行吟

西柏坡,昔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緣何在歷史的舞台上閃亮登場,和新中國的出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答案是,這裡系光耀中國史冊的革命聖地,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這裡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了全中國,故其也有「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

七月上旬的一天,我響應着全國散文作家石家莊]筆會的召喚,走近了西柏坡,擁抱了西柏坡。平山的夏天,非常熱情,十分豪邁,不受拘束,恣意而為。出於故土之親的緣故,我仰慕她的美,仰慕她與生俱來的火熱氣質。她浪漫中透露着現實,陰柔中不乏陽剛,嫻靜中也有活潑,她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我用生命聆聽着她深情的呼喚。要說,我們的運氣還算不錯,前往西柏坡的時候,是個半陰天,天氣不是太熱,給我們的觀覽提供了一個比較舒適的自然條件。

旅遊大巴行駛在太行山間,空氣雖然是熱烘烘的,卻也十分新鮮。太陽偶爾露出笑臉,穿過雲層,從半空拋下一道亮晶晶的光柱,直射山巒,映照得天地格外敞亮、明媚,山峰更是五光十色。公路兩旁的樹木,偉岸英武,枝頭的綠葉被夏日的風吹拂着,恰似塗上了一層綠色,油光閃亮的。柏坡嶺上,到處都是蒼翟遒勁的松柏,點綴得群山朝氣蓬勃、生機盎然!「柏坡嶺的夏日竟然如此美麗!」我禁不住讚嘆道。帶着一半清醒,一半醉的狀態,我貪婪地欣賞着柏坡嶺俏麗的容顏。大巴車在其間穿梭,真仿佛進入畫境一般。北方的山,我上過不少,但大多是光禿禿的,缺少的是生命。而這柏坡嶺,因受到碧波蕩漾的崗南水庫的滋養,而松柏蒼翠、溝深谷幽、溪水淙淙,到處充滿着生命之光!

早在1984年秋,一個碧空如洗的日子,我懷着一種朝聖的心情,曾經到過西柏坡。那時的山路還比較崎嶇,一切景物也顯得有點蒼涼。凝望着生機勃發的柏坡嶺,有文友感慨地說:「如若不了解歷史,又有誰能想到,在當年,柏坡嶺也是一片荒蕪,滿目瘡痍啊!」文友的話,使我不由地陷入深沉的憶想……

那是1947年春,根據解放戰爭的形勢發展,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人,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首先進駐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發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3月,毛澤東周恩來及中央直屬機關,在西北戰場形勢好轉的情況下,離開陝北,東渡黃河,輾轉千里,於5月26日,來到西柏坡,與中共中央工委匯合。這裡山高溝深,十分貧窮。再加上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燒、殺、搶、掠,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村沒有幾座像樣的房屋,為了給中央直屬機關提供方便,毛主席不顧大家的勸阻,執意讓出大一點的房子,自己住進低矮的小屋。毛主席的臥室非常簡陋,僅有一張破舊不堪的木板床,上面放着一床疊得有稜有角的補丁摞補丁的粗布棉被。辦公室里的桌椅、沙發也是又破又舊,桌子角放着一盞小油燈。毛主席就是在這間小屋裡,指揮千軍萬馬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置身於毛主席的舊居,一首《觀覽西柏坡》的順口溜湧上心頭:「盛夏觀覽西柏坡,目視舊址思緒多。昔日征戰危急時,誘敵轉戰運帷幄。寢室一床一條被,辦公一椅一張桌。寒夜油燈通宵亮,廢寢忘食定良策。七屆二中發號令,群雄奮臂執斧柯。英明領袖穩掌舵,揮師殲敵奏凱歌。先烈熱血灑戰場,染紅祖國好山河。前輩功績傳萬世,紅日高照永不落。」

「王老師,西柏坡到了,下車吧。」文友王淑娟的提醒,打斷了我的思緒。

走下車來,縱目四望,我發現,三十二年間,西柏坡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再也難尋當年的模樣。站在一個不大寬闊的廣場上,我和天津市作家崔建良老師,背對西柏坡紀念碑,留下了一張合影,把對西柏坡的記憶和這份純真的情誼存儲在記憶的倉庫。

稍事休息,我們便在導遊小姐的引領下,走進了毛澤東生活館。迎門是一尊毛主席全身立姿銅像,我剛想與之合影,就聽見一位女工作人員叫喊說:「和毛主席銅像合影,小照片免費贈送,大照片想要的付費,不想要的就算。」文友們爭先恐後地與毛主席銅像合影留念。生活館的面積不大,牆壁上懸掛的全部是毛主席家族史、革命史的照片。由於室內呈封閉狀態,空氣不流通,加之遊客熙來攘往,摩肩接踵,憋悶得難受,我想走出去透透氣,卻找不到出口,無奈,只好忍受着聽完講解。女工作人員在靠西南角的一面牆壁處輕輕一推,一扇小門豁然洞開,真箇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就緊挨着小門站立,竟然沒有發現其中的玄機。我向前一步,想跨出門去,遭到了女工作人員地阻攔,被告知需排隊魚貫而出。一位女工作人員手拿一大摞毛主席銅像紀念卡,站在出口,分發給走出去的每一位遊客,說可以在背面的「福」字下邊刻上自己的名字,為全家人祈福。我以為是免費贈送的,就要了一枚,在登記本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工作人員拿過去,三下五除二就用電刻筆寫下了我的名字和年月日。接過紀念卡,剛要轉身離去,工作人員一伸手說:「先生,需要付費。」我問:「付多少?」她說:「30元。」「多少?30元?」我大吃一驚。頓時,一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感覺湧上心頭,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麼滋味。面對眾多遊客,為不失體面,我沒有爭執,乖乖地掏出了30元錢。未走幾步,便是領取照片處,女工作人員把一個夾着大小兩張照片,編號為「103」的西柏坡簡介小冊子,遞到我的手中,輕聲說:「先生,您如果要小照片就免費贈送,您如果要大照片,就請付20元。」我打開一瞧,大照片足有七寸,而小照片只有撲克牌的三分之一,真是有點太小了。如果不要大的吧,又怕工作人員將照片隨意丟棄,有損自己的「形象」。於是,我便「忍痛」掏出20元錢,拿走了紀念價值不太大的照片。走出毛澤東生活館,我感覺到氣憤,怎麼能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光輝形象來賺錢?這種銅臭之氣,簡直是污染了西柏坡聖地的名聲和純真的本質。轉念一想,既然來到了聖地,留下點紀念也是值得的。再說,當年革命老區人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現在,我掏出這區區50元錢,權當為革命老區的文化建設捐資了吧。如此一想,內心便釋然了。

邁着輕盈的步履,懷着愉悅的心情,來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看着這低矮的房屋,望着偉人們的手稿和這陳舊的用品,我的眼前浮現出毛主席伴着孤燈,廢寢忘食,運籌帷幄的不倦身影,從心底油然升騰起無限的敬意。默讀着毛主席書寫的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文字,傾聽着導遊小姐那聲情並茂的講解,我的內心被強烈地觸動着、震撼着。當看到周恩來使用過的馬燈、朱德從解放前一直使用到去世前的小鐵桌等等,這些包含豐富歷史意義的展品時,心中亦是涌動起一陣陣感動的波瀾。老一輩革命家就是在「兩個務必」精神的指導下,贏得了中國,贏得了民心。

據資料記載,毛主席在西柏坡居住了一年零十個月。在這短暫的時日裡,他老人家指揮着全國的革命鬥爭,不僅召開了政治局「九月會議」、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制定了解放戰爭後期黨的戰略方針和任務,提出了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而且組織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多人。我凝神屏氣地聽導遊小姐講述了「傅作義偷襲石家莊,毛澤東導演『空城計』」的動人故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擊退司馬懿對西城進攻的故事,可以說是盡人皆知。而就在六十八年前,毛澤東導演「空城計」擊退傅作義對石家莊的偷襲,和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情節,非常巧合相似,在我軍軍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頁。這次突發的秘密軍事行動,扣人心弦,驚心動魄。其幕後秘聞,當時只有少數高層領導人知道,隨着歲月的流逝,如今更鮮為人知了。有人說:「古有諸葛亮,今有毛澤東。」可是,我認為,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藝術加工,毛澤東的「空城計」是真實存在,二者不可同日而語。僅毛主席的「空城計」一個事例,便盡顯其運籌帷幄的軍事戰略家的雄才大略。在軍委作戰室,如果不是牆上的軍用地圖,縱橫捭闔,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就在這三張簡陋的桌子上,能夠運籌帷幄、神機妙算,打下著名的「三大戰役」。

來到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的會址,我這個入黨已經44年的老黨員,在懸掛着火紅黨旗和誓詞的地方,莊嚴地舉起了拳頭,當年的誓詞隨即湧現腦海:「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自那一刻起,這誓言便深深地鐫刻在我生命的深處。

參觀完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我們來到西柏坡紀念館。紀念館門前的蒼松翠柏、紅花綠草中,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大書記的全身立姿銅像,個個威風凜凜。那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裡,燃燒着真理的火焰,充滿了對祖國繁榮富強的渴求;那張張稜角分明的嘴巴中,發出的是慷慨激昂的號召。懷着無限的敬意,我與偉人們合影留念,將自己與濃厚的歷史緊緊地融合在一起。

西柏坡紀念館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三大戰役」半景畫館,這裡是整個展覽中最受關注的亮點。「三大戰役」特效數字電影演示,真實音效的模擬,還原了戰場廝殺、槍炮轟炸等戰場情景。望着那酷似真實的場景,我仿佛置身於那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仿佛看到老一輩革命家在那艱苦的戰爭歲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豪邁氣概!

「一唱雄雞天下白」。隨着「三大戰役」的炮火這隻「雄雞」一聲劃破黑暗的長啼,迎來了「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燦爛曙光,普天之下大放光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六十七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如今,在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生活過的地方,早已吹響了深化改革的奮進號角。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西柏坡人民,繼承毛主席的遺志,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一幅治窮致富,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藍圖:當年的草屋土房,變成磚石瓦房,數字電視布滿山村,街道全部硬化;當年光禿禿的山嶺,栽滿松柏、果樹,時逢金秋,綠樹滿山,花果飄香;當年那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已被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所替代……然而,西柏坡人民永遠沒有忘記治窮致富的奠基人——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

凝視着這片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曾經戰鬥和生活過的山山水水,追憶着毛主席的豐功偉績,他老人家「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詩句,又響在耳邊。

西柏坡之行,使曾經身着戎裝三十年的我,心底生髮出一種別樣的情愫和神聖感。昔日,多少中華兒女的豪情,多少中華兒女的熱血,多少中華兒女的希望,多少中華兒女的夢想,都與這片山巒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今天,我也願意把自己的身軀,化作柏坡嶺上的一棵樹木、一株花草,為祖國的大好河山增添一抹綠色![1]

作者簡介

王友明,河北臨西人。中國散文家協會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