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涼伎(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涼伎》

作品名稱:《西涼伎》

創作年代:中唐

文學體裁:古體詩

作者:白居易

《西涼伎》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此詩不僅生動地描繪了「西涼伎」的內容、演出形式,而且還細膩地刻畫了觀「西涼伎」者悲憤的心情。詩人通過七十征夫之口,抨擊了統治者和將軍的軟弱無能,抒發了涼州陷落、邊塞重鎮連連失守的悲憤之情。

原文

譯文

《西涼》雜伎是什麼樣子?假扮的胡人玩弄偽裝的獅子。

木刻的獅頭絲作的尾巴,金鍍的眼睛銀帖的齒牙。

抖擻毛衣搖擺着雙耳,仿佛來自遙遠的流沙。

紫髯深眼的兩個胡兒,鼓舞跳躍地向前致辭。

就像涼州還沒有失陷,安西都護送來的樣子。

接着說「得到新的消息:安西的路斷難回鄉里。」

面對着獅子涕垂淚掉,「涼州陷落,你知不知道?」

獅子回頭遙望西方,哀吼一聲,觀者也悲傷。

守邊的將軍愛這個調調,酒醉飯飽拿它來取笑。

勢軍待客歡宴監軍,都離不開獅子胡人。

有一個戰士七十高齡,見演《涼州》低頭淚零。

抹掉眼淚向將軍陳訴:「『主憂臣辱』是古來的明訓。

天寶以來戰爭不息,吐蕃不斷地侵我土地。

涼州失守了四十來年,河隴淪陷了七千餘里。

從前安西有萬里的邊疆,現在的邊防卻設在鳳翔。

沿邊空駐了十萬大軍,飽食暖衣閒度時光。

涼州的遺民盼望光復,將士卻沒有光復的意圖。

皇帝為這事時常發愁,將軍眼看着能不害羞?

為什麼還看西涼的雜伎,取笑尋歡沒一點愧意?

即使缺乏收回西涼的能力,怎忍心還把西涼拿來作戲!」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被人稱為「敕封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謫仙人」,才由民間轉尊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並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1]


參考資料

  1. 白居易的簡介及生平事跡, 高三網,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