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充獅子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充獅子糕,是四川西充的特色小吃糕點之一,因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色之金黃的特色,多為達賢仕人待客佳肴。西湖縣令姚其杭必備為待客茶點,其千金姚勝蘭每日必方解口饞,百姓大多待仕人用之方能食用。多年來暢銷不衰,享譽海內外,給西充人民創造了財富,給獅子糕人帶來了嬌傲。獅子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灣酒米,經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煉,散溫後配上好紅糖芝麻、中間麻油成形食用。獅子糕原名「壽王糕」。出自1876年(光緒二年)秋,杭州西湖「壽春坊」斯仁谷之手。光緒乙未年斯老歸天,由子斯力撐坊繼業[1]


歷史文化

西充獅子糕是西充青獅人何孬娃所創,何孬娃家境貧寒,因偷吃本族長黃瓜解飢,嚴遭毒打後逃出家門,流浪到杭州西湖,餓昏倒在「壽春坊」門前,店老闆斯力救了他,何謝斯救命之恩,以身報效。斯正缺勞力,留下他做打雜的。何手足勤快,為人靈巧,斯收他做徒弟,何以工錢報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間磨粉。孬娃出身貧窮,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勞皆有,技藝在心。
光緒已年端午節,斯家午夜飲酒,食酒過多,醉倒在床,因天熱午夜糕房起火,「壽春坊」被焚為灰燼。斯力過度悲傷,不久離世,「壽春坊」從此銷聲匿跡。何痛拜離師,回家在象溪河邊姐姐姐家裡暫住,借姐家房半間,買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細粉製成「壽春糕」。當夜做夢,夢中,與師父相處的經歷,師父的救命之恩,師父傳授技藝等在腦海中一一出現,師、師、師、斯、斯、斯,家鄉也師,糕稱之為王,取人王將要犯上,魯中王是獅子。師、斯、獅三字同音巧到極點,就取名為獅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黃,如同金獅之毛,就取名獅子糕好了。師父姓斯,家鄉也獅,取名獅子糕既是紀師又懷師恩,更憶家鄉,「三獅」結為一體,真是獅緣呀。故獅子糕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初問世。縣人食之讚不絕口,過往商客四海揚名。
光緒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裡已有結餘,與妻子商量,店鋪移到四桂房街,「獅子糕」食客更旺。
光緒二十八年孟冬何長眠離世,他的兒子繼承父業,深研細作,取衙門口外井水燒開冷沉浸洗糕米,打硬之後味道更美,直至民國年間繼師生意興隆。民國後期,也有稻香齋、桂香齋等坊繼作此糕。何的兒子便關門停業,其後以胥錦常為代表的作坊為勝[2]


做法

原料配方:糯米18.5千克、白砂糖9.25千克、芝麻1.1千克、熟豬油1.4千克、雞蛋750千克、飴糖4.5千克、麻油14千克、生米粉900克、熟米粉500克、香精適量。
1.選顆粒飽滿的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4~6小時,撈出滴干水分,用碓窩舂成細粉,過60~70目羅篩,要求米粉細膩。
2.將糯米粉取800克(以每100封成品計算)放入燒開的清水鍋內攪拌均勻,熬成稀糊狀,然後加入豬油,繼續煮沸,以將全部糯米粉煮熟為度。
3.將其餘的糯米粉與雞蛋混合均勻後,再加入熟芡,揉成粉團。然後將粉團壓成0.5厘米厚的片塊,切成1.5厘米寬的條子,再將條子切成0.5厘米寬的小塊,即為生坯。切塊時要求形狀一致,大小均勻,生坯間應用撒粉,以防止粘連。
4.先將麻油倒入鍋內,升溫到250~280℃時,再將生坯逐漸放入油鍋,待生坯呈谷黃色、爆化時即撈出,是為糕坯,冷卻待用 5.將白砂糖和飴糖放入鍋內,加上適量的清水[3]



參考文獻

  1. 西充獅子糕,博雅特產網
  2. 中華系列美食之二十八 四川西沖獅子糕,手機搜狐,2015-11-13
  3. 西充獅子糕,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