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衡山縣永和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衡山縣永和鄉地處衡山縣東南部,湘江西岸,東臨湘江、西倚南嶽,南臨賀家鄉,北與開雲鎮毗鄰。1995年5月,撤區並鄉建鎮,原新場市鄉和原沙頭鄉合並為現在的永和鄉。全鄉總面積68.1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5799畝,其中水畝面積13926畝,林地面積29670畝。全鄉原轄2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27256人(2017年)。2016年4月合村後為1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2009年1月22日,鄉政府駐地由沙頭村遷至新場市新市社區。該鄉原為新場市鄉和沙頭鄉,1995年9月經省民政廳(1995)61號文批准,將兩鄉合併,以鄉內永和村而取名永和鄉,意為永遠祥和。永和鄉,市級文明鄉鎮,歷史上曾為縣郡治和縣治所在地。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4座,有山平塘1909口,九觀橋水庫右乾渠的新場市、黃臘沖支渠流經上游、永田等10個村,有效灌溉面積889.26公頃。該鄉土地肥沃,農產品豐富,主產稻穀和桔、棗、李、桃、西瓜、席草、油茶等。養殖以豬、雞為主,加工豆腐乾等。境內有石英石、紫色頁岩、石灰石等礦藏。現有企業13家,形成規模的有建築、礦業、煙花鞭炮、建材、農藥化工、農產品加工等6大支柱產業。以生產農藥為主的浩倫公司坐落該鄉沙頭、茶石兩村交界處的湘江河畔。[1]

中文名: 永和鄉

外文名: yong he Town

別 名: 永和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湖南省衡山縣

地理位置: 南嶽衡山東南部

面 積: 68.18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老林、龍鳳、龍堰、咸宜等村及永和社區、新場市社區

政府駐地: 新場市

電話區號: 0734

郵政區碼: 421303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7256人(2017年)

著名景點:大源渡航電樞紐

機 場: 南距衡陽南嶽機場55公里

火車站:衡山站、衡山西站、衡陽站、衡陽東站

車牌代碼: 湘D

主要公路:南嶽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

簡介

晉惠帝永熙元年(290年),古衡山縣城設永和鄉東部沙頭村(即老糧倉)。1995年5月,縣內撤鄉建鎮,由原沙頭和新場市鄉合併而成,取永遠和諧之意而命名為永和鄉。全鄉盛產稻穀、柑桔、棗、李、桃和茶葉,系全縣首個「家庭小水果之鄉」;境內有優質稻、超級稻、西瓜、席草、食用菌、生豬、衡山黃雞等生產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石英石、紫色頁岩、紫砂陶等遠近聞名。1991年後,全鄉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開發丘崗山地,發展種植業。永和村新建果園400畝,上林、松坳等村建立了板栗基地。通過興修水利,糧食收成一年一個新台階。農業連年豐產,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鄉醬油廠規模經營,年產值13萬元。鄉農械廠的塑料龍頭產品、油墨廠高檔樹脂「衡岳牌」油墨暢銷省內外。建築實力雄厚,更名為縣四建公司的沙頭建築公司,晉升為國家建築三級企業。1995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025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4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211萬元;糧食總產量12156噸,人均純收入1578元。此後,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農牧副漁全面發展,鄉鎮企業步入快車道。1997年,全鄉農業總產值4192萬元,糧食總產量15397噸,湧現養豬500頭以上專業戶近800戶,年養雞1000羽以上專業戶1500家。60%工程優良率的四建公司已成為集建築、建材、商貿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型優秀企業。1995~1998年,全鄉利用國家重點工程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建設的有利契機,大力引進外商企業,新建、擴建了與樞紐工程建設相配套的採石場、機磚廠等建材企業,先後引進資金1000餘萬元。

2000年後,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企業的改制,給全鄉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2003~2005年,全鄉的優質稻、超級稻基地,席草生產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生豬生產基地,衡山黃雞生產基地得到進一步鞏固。2000~2005年,通過「改制」和招商引資,民營企業增加到20餘家。其中,縣四建公司,青山礦業有限公司,福星礦業有限公司,紅花、永興、同心煙花鞭炮廠,咸宜、沙頭、大喬機磚廠,皮蛋加工廠,油墨廠,黃周、寶米瓦廠,春發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均系效益較好企業。

永和鄉地理位置優越,是衡山縣城次中心,公路東有京港澳高速公路,西接南嶽高速公路、南接107國道、省道衡萱線穿境而過,正在建設中的連接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源渡航電樞紐擴建工程和南嶽高速公路(旅遊專線)東延線在境內設出入口;水路,國家著名的水利工程大源渡就在轄區內,船閘可通過千噸級輪船,船舶停靠點在鄉鎮內;鐵路,有京廣鐵路從東而過,京廣高鐵從西而過。2003年,永和鄉作為縣域次中心列入衡山縣域規劃,縣城濱江路將依江而來,經該鄉直達大源渡,把該鄉與城鎮建設連為一體。

永和鄉是旅遊休閒佳處,境內青山綠水,風光秀麗。南嶽游山,大源渡玩水,聞名海內外。該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農產品品種豐富,其中桃李、瓜果較為有名,該鄉還是衡山產糧大鄉,盛產瘦肉豬,衡山黃雞,豆腐乾等。永和鄉是投資興業熱土。礦產資源豐富,探明的礦藏有多種,其中石英石,紫色葉岩,石灰石等蘊藏豐富,全鄉認可民營企業11家,有農業產業化基地:沙坳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新場市西瓜基地,龍蔭港特種水產基地,松坳優質稻生產基地等遠近聞名。

行政區劃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寶龍、新市社區和黃周、花嶺、沙頭、茶石、松柏、龍鳳、松坳、沙坳、龍堰、永田、上游、上林、咸宜、新場市、雙港、金沖、文橋、寶米、雙鳳、林子、嶺峰、獅球、老林、永和等2個居民委員會、24個村民委員會、9個居民小組、267個村民小組。2016年1月啟動建制村合併改革,3月底全部完成。全鄉由原來的24個村2個居委會合併為10個村2個社區,合併後的村有寶米洲村、文橋村、咸宜村、新場市社區、永田村、松坳村、龍堰村、龍鳳村、黃周村、沙頭村、永和社區、老林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2°45′35″——112°52′10″,北緯27°06′22″——27°13′28″。地處衡山縣東南部,湘江西岸,東臨湘江、西倚南嶽,南臨賀家鄉,北與開雲鎮毗鄰。人民政府駐新場市社區,電話區號0734,郵政編碼421303,南距縣城10.36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分位于山前平原,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 300米。

【氣候】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雨量充沛,水熱基本同季;熱量充足,光照充裕,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9℃,1月平均氣溫5.5℃,極端最低氣溫-9.8℃(出現於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氣溫29.8℃,極端最高氣溫41.2℃(出現於2010年8月5日)。最低月均氣溫0.3℃(1984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7.4℃(2003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為24.3℃,最大日較差24.4℃(1988年12月24日)。生長期年平均308天,無霜期年平均291天,最長達337天,最短為24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03.0小時。0℃以上持續期363.4天(一般為2月1日~次年1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1429.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4.3天,最多達186天(1994年),最少為128天(198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898.7毫米(199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082.4毫米(200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5月最多。

【水文】境內湘江河自南而北流向洞庭湖,由寶米洲村入境,途徑寶米洲村、新場市社區、老林村、永和社區、沙頭村、黃周村6個村,境內河道長13.2公里。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5年末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6處,各類圖書室26個,藏書13餘萬冊。

【教育】2015年末有幼兒園2所;小學4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小升初升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5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5個,其中村衛生院24個。

人口民族

【人口面積】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轄區總人口29848人。2014年末,轄區總人口31987人。2015年末,轄區內總人口32167人。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千米,總面積67.8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8.15平方千米,占85.7%,水域面積9.702平方千米,占1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1.4人。截至2017年,該鎮(鄉)行政面積68.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256人。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1.58萬畝,人均0.5畝,以種植水稻、西瓜、香瓜、湘蓮、蔬菜、冬棗、油菜、食用菌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5年生產糧食14760.07萬噸,人均91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西瓜、香瓜、湘蓮、蔬菜、冬棗、油菜、食用菌。2015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07萬畝,產量116.5噸,主要品種有西瓜、香瓜、湘蓮、冬棗、油菜籽、食用菌等,其中西瓜72噸,香瓜21噸,湘蓮3噸,冬棗5.7噸,菜油5.3噸,食用菌9.5噸。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2015年生豬飼養量4.99萬頭,年末存欄2.29萬頭;羊飼養量0.647萬隻,年末存欄0.3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1萬羽。水產養殖業以魚、泥鰍為主。2015年水產養殖面積0.8萬平方米,出產水產品4.2噸。

【工業】以陶瓷、油墨、煙花鞭炮批發為主。2015年工業生產總值6500萬元,擁有工業企業4家,職工32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

【金融】2015年,鄉內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金融機構2個,營業網點4處。

風景名勝

永和鄉境內旅遊資源豐富,青山綠水,風光秀麗。有四季如春的吐霧峰,有登山休閒的白毛峰。由其以吐霧峰最為秀麗,該峰屬南嶽七十二之一,是湘江沿岸的最高峰。山上四季常青,擁有名貴樹木100餘種,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永和鄉境內青山綠水,風光秀麗。南嶽游山,大源渡玩水,聞名遐爾。

視頻

最美永和鄉出歌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