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圖片來自fun-lif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改良繁殖場種改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構,專門負責研究與改良臺灣農作物與園藝作物種苗。

歷史

  • 1913年11月11日,臺灣總督府臺中廳東勢角支廳新社區大南莊的新社河階群大南河階成立「臺灣總督府蔗苗養成所」,以發展甘蔗產業及供應優良蔗苗。
  • 1914年,從大日本糖業試驗場引進優良甘蔗品種,種植於大南苗圃。2月,在仙唐坪成立臨時事務所。
  • 1915年,成立水底寮苗圃、後裡(后里)苗圃,大南苗圃增設第二苗圃。4月,蔗苗養成所拆分為「大南莊蔗苗養成所」(轄大南第一、大南第二、水底寮、仙唐坪苗圃)與「后里莊蔗苗養成所」。
  • 1934年10月,關閉仙唐坪苗圃。
  • 1941年4月,廢除后里莊蔗苗養成所,改由大南莊蔗苗養成所成立第三苗圃專供配苗。
  • 1945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後,更名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蔗苗繁殖場」,由王啟柱擔任戰後首任場長,除種植甘蔗以外,逐漸朝向多樣化種苗生產。
  • 1947年,改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蔗苗繁殖場」。
  • 1952年5月1日,更名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繁殖場」。
  • 1960年代,主要業務以生產雜交玉米高粱種子為主。
  • 1976年7月1日,成立屏東分場,改為臺灣省政府四級機關。
  • 1981年7月1日,再更名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改良繁殖場」。配合執行政府政策,開始大量採種玉米、高粱及綠肥種子,並開始研究園藝作物種苗生產與研究工作、園藝作物品種改良等。
  • 1999年7月1日因精省而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2005年,在第二苗圃劃出30公頃種植薰衣草鼠尾草波斯菊向日葵一串紅醉蝶花四季秋海棠等花種[1],舉辦「新社花海節」至今已為臺灣知名地方節日之一。
  • 2015年2月,植物種苗中心大樓完工啟用,辦公區亦移至此處。
  • 2017年8月,臺中市文資處將植物種苗訓練園區內的「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為歷史建築

組織

  • 場長
    • 副場長
      • 秘書
業務單位
  • 繁殖技術課
  • 種苗經營課
  • 生物技術課
  • 品種改良課
  • 技術服務室
  • 農場
  • 屏東種苗研究中心(位於屏東縣麟洛鄉
行政單位
  • 行政室
  • 人事機構
  • 主計機構

參考文獻

  1. 新社花海源起與概述 ,2012年新社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