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蠟皮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蠟皮蜥
圖片來自zhifure

蠟皮蜥學名Leiolepis reevesi)為鬣蜥科蠟皮蜥屬爬行動物,通稱坡馬山馬[1]

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澳門廣東海南廣西等地,主要棲息於南方海濱地區。

特徵

該小生物有四足,前二足短而有力,後二足長,可使奔跑速度快;足有硬甲,皮有細鱗,尾較長,約占身長一半。雄性花紋鮮艷,肚兩邊有紅色條紋,身上有黃色圓點,生殖器官在後兩足之間,有陰莖,藏於排泄孔里。雌性花紋相似但暗淡無光,生殖器與排泄孔共用,在後兩足之間,一年中生卵兩次,每次三至十二枚,一期集中在四月至六月,二期集中八月至十月。

無論雌雄均能用前足挖掘洞穴,交配期間雌雄同穴居住,過後分開,雄性挖洞較淺且常棄用;雌性在生卵期挖洞深且彎曲,常在接近地面處挖掘一個拳頭大小的圓形洞,此洞溫度約35℃左右,濕度估計60%以上,用以產卵孵化。孵化後三天左右小臘皮蜥離洞自己生活,大約半年達到性成熟期。其食物主以小昆蟲及少量低矮植物種籽為主,有人曾拿黃粉蟲試驗過,成年蠟皮蜥一天可吞食五至十五條。其壽命約有五年(該生物生命力強,解剖後心臟還能持續有力地跳動一段時間,我是從其心臟每分鐘跳動次數按公式推測出來的)。其在各地分布不均勻,呈破碎化狀態,又因近十年來人們的大肆捕殺,數量已經越來越少,瀕危滅種。

生活習性

蠟皮蜥通常棲息於沿海沙岸地帶,在略有坡度的地方挖掘洞穴,用於居住。洞穴常見於土墳堆上,洞口呈扁圓形,穴道深約1米左右,與地面大約成30度角。它們不會群居,都是一蜥一洞的原則。幼蜥和雌蜥的洞口較扁,而且洞較淺,與之相比之下,雄性洞口較圓,且洞較深,雄性蠟皮蜥的洞穴一般築在雌性的附近。將洞挖好之後,它們會把洞口的泥土推散,直到看不到有挖出來泥土的痕跡。從洞口往裡50厘米左右的地方會有分岔,一條繼續與地面呈30度角向下一直通往棲息室,另一條則為逃亡穴,也是以30度角的方向向上挖到離地面2毫米的地方。有遇到危險時,危急時刻從逃亡穴破土逃跑。蠟皮蜥一般會在下雨前和傍晚趕回洞裡,然後用土將洞口封住。蠟皮蜥這種生存方式非常安全,一般不會受到特殊傷害。通常在白天氣溫適宜時,出洞活動覓食,主要以昆蟲為食物。只要受到驚擾,便立即竄入洞中。雌性還會將卵產在自己洞內的棲息室中。

蠟皮蜥的四肢強壯,爪較發達,適於挖洞。前二足短而有力,後二足長,可輔助自身快速奔跑。它們的足部有硬甲,尾較長,約占身長一半。它們經常挖很深的洞用以當作自己躲藏的最佳場所,身體上有鮮橙色的花紋。在遇到危險時,蠟皮蜥小會展開肋骨,以展現出腹部兩側鮮艷的皮褶用以恐嚇敵人。它們通常在白天溫度適宜時,出洞活動加覓食。在遇到干擾後,便會毫不遲疑地立即竄入洞中。在中國海南,蠟皮蜥一般在3月末出洞進行活動,到11月份左右便會入洞過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