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蟋蟀(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蟋蟀(詩經)

【原文】

蟋蟀在堂①,
歲聿在莫(2)。
今我不樂,
日月其除③。
無已大康(4),
職思其居⑤。
好樂無荒(6),
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
歲聿其逝。
今我不樂,
日月其邁(8)。
無已大康,
職思其外(9)。
好樂無荒,
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
役車其休回(11)。
今我不樂,
日月其韜(12)。
無已大康,
職思其憂(13)。
好樂無荒,
良士休休(14)。

【注釋】

①堂:堂屋。天氣寒冷時蟋蟀從野外進到堂屋。

②聿:語氣助 詞,沒有實義。莫:同「暮」。

③除:消逝,過去。

④已:過度,過 分。大康:康樂,安樂。

⑤職:常。居:所處的地位。

(6)好:喜歡。 荒:荒廢。

(7)翟翟:心中警戒的樣子。

(8)邁:消逝,過去。

(9) 外:指份外的事。

(10)蹶蹶(jue):勤勞敏捷的樣子。

(11)役車:服役 出差乘坐的車。休:休息。

(12)韜(tao):逝去。

(13)憂:憂患。

(14)休休:安閒自得的樣子。

【譯文】

蟋蟀鳴叫在堂屋,
一年匆匆到歲末。
賢者懂得要約束。
蟋蟀鳴叫在堂屋,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自己地位要記住。
行樂不能荒正業,
一年匆匆到歲末。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分外的事要惦記。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勤奮。
蟋蟀鳴叫在堂屋,
歲末役車也休息。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國家憂患記心頭。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節制。

【讀解】

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瓦位如 雪。」歲月的無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詩人們領悟透了,寫絕了。 怎麼個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樂和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兩端。要麼是及時行樂,荒淫無度,醉生夢死,要麼是立功立名 立德。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另一種活法:既要及時行樂,又要有所 節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於職守的精神和憂患意識。 在荒淫和苦行之間選擇一條中間道路,似乎是一種符合現代意識 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拚命地工作,拚命地享受(實際上是工作多 於享受),如今被我們拿來當作一種活法的標本。其實,這樣的標 本早已有我們自己的祖先作了示範,何須從東洋人那裡去學。

充滿世俗精神和氣息的既享樂又幹活的「中間」活法是非常_ 現實,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種比較理想的活法。 它不要求我們像浮士德那麼不斷地去進取、開拓、發現,用不着 去冒險尋求刺激。不要求我們像西西弗斯那樣不斷徒勞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們像教徒那樣去修道院禁慾苦修,不食人間煙 火。

不過,要真的實行起來,中間活法怕是有相當難度的。人是 一種不大經得起誘惑的軟弱的動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 畢竟很少,不知不覺或有意識放縱自己的人卻很多。我們實行起 來多半不會偏於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會偏向縱情於聲色犬馬 鳳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時常樂而忘返,樂不思蜀。[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