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蝶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蝶豆

中文名:蝶豆

別稱: 藍蝴蝶、藍花豆、蝴蝶花豆

學名: Clitoria ternatea Linn.

種: 蝶豆

門: 被子植物門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薔薇目

科: 豆科

族: 菜豆族

屬: 蝶豆屬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蝶豆(學名:Clitoria ternatea)為豆科蝶豆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台灣島、世界熱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雲南、海南、浙江、廣西、廣東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不同地區叫法不一。在日本叫蝶豆,廣東人稱藍蝴蝶,其他地方還有叫藍花豆和蝴蝶花豆的。原產於台灣和印度尼西亞。全株可作綠肥。根、種子有毒。可作觀賞植物,花大而藍色,酷似蝴蝶。[1]

形態特徵

攀援狀草質藤本。莖、小枝細弱,被脫落性貼伏短柔毛。葉長2.5-5厘米;托葉小,線形,長2-5毫米;葉柄長1.5-3厘米;總葉軸上面具細溝紋;小葉5-7,但通常為5,薄紙質或近膜質,寬橢圓形或有時近卵形,長2.5-5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鈍,微凹,常具細微的小凸尖,基部鈍,兩面疏被貼伏的短柔毛或有時無毛,干後帶綠色或綠褐色;小托葉小,剛毛狀;小葉柄長1-2毫米,和葉軸均被短柔毛。

花大,單朵腋生;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大,膜質,近圓形,綠色,直徑5-8毫米,有明顯的網脈;花萼膜質,長1.5-2厘米,有縱脈,5裂,裂片披針形,長不及萼管的1/2;先端具凸尖;花冠藍色、粉紅色或白色,長可達5.5厘米,旗瓣寬倒卵形,直徑約3厘米,中央有一白色或橙黃色淺暈,基部漸狹,具短瓣柄,翼瓣龍骨瓣遠較旗瓣為小,均具柄,翼瓣倒卵狀長圓形,龍骨瓣橢圓形;雄蕊二體;子房被短柔毛。莢果長5-11厘米,寬約1厘米,扁平,具長喙,有種子6-10顆;種子長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黑色,具明顯種阜。花、果期7-11月。

產地環境

原產於印度,世界各熱帶地區極常栽培。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雙版納)、台灣、浙江和福建等地均有引種栽培。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半蔭、畏霜凍,需日照良好。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浸種催芽 新鮮的蝶豆種子因為種皮較堅硬不能萌發或者吸水慢,萌發率很低,出苗困難,尤其是干籽直播出苗時間較長,因而應在播種前進行催芽以促使早出土。催芽一般採用機械劃破種皮、熱水、硫酸氫氧化鉀處理等方法。具體做法是選擇成熟好、飽滿、無病害的種子,40-80℃溫湯浸種15分鐘,但溫度在40-60℃範圍內有利於幼苗的生長,超過60℃時幼苗長勢差。然後將種子撈出瀝乾水,用濕毛巾包好放在20-30℃條件下催芽,20-30℃為蝶豆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其中30℃是最適溫度;2-3天後種子開始萌發,但萌發率較低,出苗不整齊,因此催芽實際用種量一般為預期播種量的4倍。蝶豆苗期雖出苗快,可出苗情況並不理想,但後勢生長非常強勁。

播種方法 播種期要根據定植的時間來確定,一般較定植期提前30天。蝶豆一般在春季2~3月播種育苗。具體做法是將催好芽的種子播入穴盤中,根系朝下,覆土厚度在1厘米左右,並澆透水。春季氣溫較低,要保證溫度在20℃以上。澆水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即表土幹了再澆水,不干不澆。

主要價值

蝶豆可調製乾草、作飼料,蝶豆在開花期,其嫩莖葉乾物質粗蛋白含量高達30.57%,而粗纖維含量僅為21.29%,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豆科牧草;嫩莢可食用;根可入藥,蝶豆還可作綠肥。在園林上常用於花壇、庭園圍籬蔓爬、盆栽、吊盆,特別是在中國廣東沿海一帶,蝶豆常用於上盆作為藤蔓觀賞花卉。

參考資料

  1. [1],蝴蝶花豆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