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月皎驚鳥棲不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蝶戀花·月皎驚鳥棲不定》 |
作品名稱: 《蝶戀花·月皎驚鳥棲不定》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邦彥 |
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艷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詞中,既有溫庭筠的穠麗,韋莊的清艷,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後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蘊藉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的鋪敘綿密乃至是淫冶惻艷以及蘇軾的清曠豪達,我們都能窺知一二。同時,對於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某些缺點,他也儘量避免。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
周邦彥所做的,暗合着文藝發展的規律,從重內容到重形式。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鍊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詩詞正文
“ | <月皎驚烏棲不定,
更漏將殘, 轆轤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 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徊徨, 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干橫斗柄, 露寒人遠雞相應。 > |
” |
— <《蝶戀花·月皎驚鳥棲不定》>,<詩詞名句網> |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詞。將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表達得歷歷如繪。破曉時別離情狀,纏綿悱惻,寫情透骨。別恨如此,遂不知早寒九為苦矣。兩人執手相別後,惟見北斗橫斜,耳邊晨雞唱曉,內心益覺酸楚。
此首純寫離情,題曰「早行」,出現在詞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風中離家時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景。篇中沒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間也很少有連結性詞語,所以,詞中的離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繪的不同畫面,靠人物的表情、動作和演出來完成的。 上片寫別前。開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驚烏棲不定」寫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烏鴉誤以為天明,故而飛叫不定。這是從視覺與聽覺兩方的感受概括出來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將闌,轆轤牽金井」兩句,點明將曉。這是從聽覺方面來寫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經快要滴盡,夜色將闌。同時遠處傳來轆轤的轉動聲,吊桶撞擊着井口聲,已經有人起早汲水了。這三句表現出由深夜到將曉這一時間的進程。「喚起」兩句另是一段,轉寫女方的悲傷。「喚起」的施動者是誰過去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行者,「知天已曉,喚起所別之人」;一種認為「聞烏驚漏殘、轆轤聲響而驚醒淚落。」
「喚起」,既是前三句不同聲響造成的後果,同時又是時間演變的必然進程:離別的時刻來到了。所以,就全篇來看,似以後一種解釋為佳。如解釋為行者把女方「喚起」,則自然要衝淡這首詞所表出的那種離情的深刻性。「兩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後的精神煥發,而是離別時的情緒緊張與全神貫注。聯繫下句「淚花落枕紅綿冷」,可見這雙眼睛已被淚水洗過,「喚起」之後,仍帶有淚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時,這一句還暗中交待出這位女子的美麗,烘托出傷別的氣氛。「冷」字還暗出這位女子同樣一夜不曾合眼,淚水早已把枕芯濕透,連「紅綿」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寫別時、別後。前三句寫別時依依難捨之狀,曲折傳神。「執手」,分別時雙方的手相互緊握。古詩文里「執手」,多和惜別有關,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里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詩經·邶風·擊鼓》里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霜風吹鬢影」,是行者飽看女方,刻印下別前最深刻的印象:鬢髮在秋季晨風中微微捲動。「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二句,看似寫情,實則是寫動作。作者幾度要走,卻又幾度轉回來,相互傾吐離別的話語。這話語滿是離愁。「難聽」不是不好聽,而是令人心碎,難以忍聽。終篇兩句寫別後景象,又是一段。這兩句寫行者遠去,但還戀戀不捨地回頭遙望女子居住的高樓,然而這高樓已隱入地平線下去了,眼中只見斗柄橫斜,天色放亮,寒露襲人,雞聲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遠了。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如真清之『斷腸院落,一廉風絮。』又『掩重關、偏城鐘鼓』之類是也。」其實,「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也是「以景結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該詞最顯著的特點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畫面組成,並配合以不同的聲響。正是這一連串的畫面與音響的完美組合,才充分表現出難捨難分的離情別緒,形象地體現出時間的推移、場景的變換、人物的表情與動作的貫串。詞中還特別注意擷取某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來精心刻畫,如「驚烏」、「更漏」、「轆轤」、「霜風」、「鬢影」、「斗柄」、「雞鳴」等等。與此同時,作者還特別着意於某些動詞與形容詞的提煉,如「棲不定」的「棲」字,「牽金井」的「牽」字,「喚起」的「喚」字,還有「吹」、「清」、「冷」等等,這一系列手法綜合起來,不僅增強了詞的表現力,而且還烘托出濃厚的時代氣息與環境氛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真實感。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3]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4]
周他與屬於舊黨的蘇門詞人不同,在政治上傾向於變法的新黨。他28歲時,因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而大獲賞識,由太學諸生直升為太學正。神宗死後,舊黨執政,蘇門諸君子紛紛回到朝廷,周邦彥則被擠出京城,到廬州(今安徽合肥)、荊州(今屬湖北)、溧水(今屬江蘇)等地任職。等到新黨上台把持朝政,蘇門詞人盡遭遠貶,周邦彥重返朝廷,官到提舉大晟府。由於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順昌(今安徽阜陽)、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主官。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5]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着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
視頻
參考資料
- ↑ 《蝶戀花·月皎驚鳥棲不定》 詩詞名句網
- ↑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11-01 11:46
- ↑ 周邦彥簡介 古詩文網
- ↑ 《片玉集》周邦彥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18-12-30 09:19
- ↑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9-17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