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蜻蛉日記》,作 者: 藤原道綱母 著,出版社: 青島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1],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2]的重要工具。

目錄

內容簡介

《蜻蛉日記》分為上、中、下三部,敘事橫跨了道綱母的半生,基於不同的創作時段,每卷的敘事與感慨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但與丈夫兼家的情感糾葛一直作為敘事的基調貫穿始終。 上卷的故事從兼家求婚寫起,記錄了結婚前後的經過,可以感受到一夫多妻婚姻形態下道綱母的無助、不安與痛苦。 以結婚為轉折點,男女主人公立場發生了逆轉,道綱母從養尊處優的貴族小姐,文才傲人的「本朝三美人」,變成了等待兼家到來的被動狀態。 成家的幸福沒有持續多久,丈夫兼家便迎娶了新人,隨後是對新上位女性的妒忌和更加漫長的等待,在日記的記錄中,道綱母坦誠地訴說了自己的苦悶、失望、嫉妒和對關係中其他女性榮辱狀態的關注,當中也穿插了上層貴族的社交生活、和歌贈答,以及母家親友的聚合別離。 中卷充滿省思,作者在 「我」的婚姻內容的基礎之上,集中描摹了與丈夫兼家的感情關係,展示了「我」的心境歷程,通常被認為在是《蜻蛉日記》三卷中具有「日記性」的一卷。 在家庭之外,本卷還記錄了真實的社會事件,如「安和之變」,在大歷史的背景下,伴隨着新情人的不斷入主, 展示出「我」與丈夫兼家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在近乎絕望的憂鬱中,道綱母踏上旅途,寄希望於神佛相助,開始在與自然的交融中思考人生,幾欲出家,最後被丈夫強行帶下山。 經過在日常與非日常、靜與動的反覆中觀照內心,道綱母意識到與兼家的感情已經無法挽回,即使求助神佛也無濟於事,於是試圖努力放棄對兼家的執着,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作為女性在生命中的可能性。 下卷,記錄中已不見對丈夫兼家的強烈愛憎,作者開始將兼家視為客觀存在遠距離觀察,丈夫升任高位,似乎與作者的世界毫不相關,淡淡而敘,不同於上卷為他的榮升悲喜交加。雖然也幾次記錄附近起火時兼家來看望自己的事,但總體來說心理距離已經走遠增大。 日記的重心放在身邊子輩的身上。

作者介紹

藤原道綱母,實名不詳,於承平六年出生,推測於長德元年去世。據《和歌色葉集》《尊卑分脈》等書記載可知,其有「本朝三美人」之稱。其才貌雙全,日本平安後期歷史小說《大鏡》中記載其「極擅和歌」。天曆八年其與右大臣藤原師輔的三男藤原兼家結婚,於翌年生了兒子藤原道綱,故通常被稱為藤原道綱母,或者簡稱道綱母。 楚永娟,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教師,已公開發表教科研論文二十餘篇,參與國級、省廳級、校級課題多項。

參考文獻

  1. 人類的思想家有哪些——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名,傳統文化雜談,2019-11-15
  2. 人類文化的三種範疇,道客巴巴,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