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蛟河 (第二松花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蛟河 (第二松花江)

漫步汪清嘎呀河
圖片來自濕地中國

位置    吉林省蛟河市

別稱    嘎呀河

所屬水系  第二松花江右岸支流

蛟河[1] 英文名稱Jiaohe River,別稱嘎呀河,所屬水系松花江、是第二松花江右岸支流。。

名稱概述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蛟河市北部,河名源自滿語「蛟別拉」(滿文ᡤᡳᠣ
ᠪᡳᡵᠠ
轉寫gio bira)意為「狍子河」,明代禿都河清代退搏河,後稱嘎呀河。1988年吉林省河流普查時,因其與省內另一條大河重名,且流經蛟河市,故改名蛟河,而將其原名為「蛟河」的支流改為「小蛟河」。

地理概況

蛟河發源於蛟河市東北部前進鄉張廣才嶺二禿頂子山西麓,蜿蜒西南流經前進鄉、烏林朝鮮族鄉和蛟河市區,於市區南郊的河南街道池水村(原池水鄉)以東匯入第二松花江的豐滿水庫庫區。河長84.7千米,流域面積2470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9‰。年均徑流量7.25億立方米。蛟河流域上游位於張廣才嶺西坡,屬中山林區;中游為低山丘陵地帶,再生林茂密;下遊河谷開闊平坦,形成沖積盆地,河槽較深,有沖淤現象。流域內林木資源豐富,尚可見原始森林。蛟河上游為低山、丘陵,流至南崗子進入蛟河盆地,河槽較深,河底為沙及沙卵石,有沖淤,兩岸多水田。蛟河市區以下,河槽加寬,河底為細沙和小卵石,洪水時水面寬達千米以上,沖淤和坍岸現象均較嚴重。

主要支流

  • 小蛟河(南河)。發源於黃松甸鎮巴掌山北側,由東南流向西北,沿途匯集永青、同青、後柳、平崗、泥鰍等河流,流經黃松甸、白石山、新農、奶子山、蛟河等鄉鎮,於蛟河鎮西與蛟河匯合流入松花湖。河長47.1公里,流域面積422平方公里,平均河寬60米,河水深0.4米,多年平均流量4.82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每秒50立方米。
  • 拉法河發源於新站鎮北境,吉興屯北溝,沿途接納朝陽溝、龍鳳、黃泥、大姑家、義馬、海青、東德等河流,流經龍鳳、新站、拉法、蛟河、池水等鄉鎮,匯合蛟河,於池水鄉池水屯東注入松花湖。河長65.6公里,流域面積920平方公里,平均河寬70米,平均河水深0.7米,多年平均流量為9.6立方米/秒,訊期最大流量每秒130立方米。
  • 右岸:長嶺河北河靜安河海青河碾子溝小松江河蘇子河代露河
  • 右岸:梨樹河前柳樹河青背河烏林河義氣河相木林子河一道河

水利工程

建國後,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除積極維修加固老壩外,修建了一批新壩。到1959年,全縣攔河壩增加為623處,乾渠200多公里,灌溉面積擴大到7700餘公頃。比1949年增加60.4%。1959年,烏林一號攔河壩改建成堆石壩後,相繼將拉法河、蛟河(嘎呀河)、小蛟河、牤牛河、團山子河等較大攔河壩改建為堆石壩或干砌石壩。1982年以後,烏林一號壩、池水壩、蛟河壩又改建為漿砌石鋼筋混凝土攔河壩。

  • 向陽水庫。位於拉法鄉向陽村模範屯西南200米處。1956年3月動工興建,由於邊設計,邊施工,因而質量低。1963年進行工程擴建,1965年基本完成。壩高6米,壩長510米,壩頂寬3米,集水面積35平方公里,總庫容51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600公頃。1988年改建護坡工程,完成土方2800立方米,干砌石1680立方米,混凝土1121立方米,投資12萬元。
  • 愛國水庫。位於拉法鄉愛國村境內,建於1955年,竣工於1973年。壩高11.61米,壩長420米,頂寬3米,集水面積10.5平方公里,總庫容113萬立方米,實灌面積73公頃。
  • 天北水庫。位於天北鄉光榮村水庫屯東北500米處(原稱沙河子水庫),建於1950年,1951年蓄水,是年7月大壩左端被洪水決口,長達百餘米,淹耕地200餘公頃,沖毀房屋150餘間。1956年天北公社組織補修終未見效。1963年4月縣水電局和天北公社具體領導續建,1966年完工。壩高11米,頂寬3米,壩長300米,集水面積13.6平方公里,總庫容256萬立方米,實灌面積267公頃。
  • 十八垧地水庫。位於拉法鄉十八垧地村柳樹林子河上游,拉法砬子山腳下。始建於1956年,由受益單位自發興建,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以「三合土代替混凝土」,工程質量低劣。1958年拉法公社水利站着手改建加固,1967年縣水電局進行工程配套。壩長413米,壩高8.1米,壩頂寬4米,集水面積15.1平方公里,總庫容102萬立方米,實灌面積93公頃。
  • 烏林灌區。烏林灌區位於縣城東部、烏林朝鮮族鄉境內,是蛟河縣較大的自流灌區,烏林鄉、奶子山鎮、蛟河鎮三個鄉鎮受益。灌區水源為嘎呀河幹流修建攔河壩2處和水庫2座引流灌溉,灌溉面積923公頃。攔河壩灌溉面積653公頃,蓄水工程灌溉270公頃。  
  • 烏林一號攔河壩。始建於1932年,為柳條壓石壩。隨着水田面積逐年增加,原渠首攔河滿足不了灌溉需求,而1935年,攔河壩渠首上移至廠溝屯北。1958年訊期沖毀,1959年柳條壩改為干砌石攔河壩。二號攔河壩(八家子攔河壩),1949年移烏林大廟,1950年又移至烏林屯上,1964年12月由柳條壩改成堆石壩。  1980年縣水利局、烏林鄉政府共同實地踏查勘測,制定烏林灌區改造配套規劃。1982年4月1日破土動工,改建一號壩為混凝土攔河壩,於10月末完成主體工程。1984年10月全部竣工。壩長65米,最大壩高5米,壩頂高程46.8米,投資89.46萬元。  
  • 南河石壩。位於蛟河二級支流南河下游,1959年訊期將原壩(柳條壓石壩)沖毀,9月動工改建干砌石溢流壩,1960年5月建成。壩高2.9米,壩頂寬3米,壩長135米。當年受益,灌溉面積194公頃。1987年至1988年改建為橡膠壩,壩段長99.7米,投資130萬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