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藜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藜科(拉丁學名:Chenopodiaceae)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兩半球的亞熱帶、溫帶、寒帶都有分布。藜科基本上是一個溫帶科,全球共約130個屬1500餘種,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半乾旱及鹽鹼地區。

藜科主要生長在海拔300~2000m之間的地段,個別種類如小果濱藜(Microgynoeciumtibeticum)可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該植物在青藏高原最高的分布記錄為5050m。

  • 中文學名:藜科拉丁學名Chenopodiaceae
  • 別 稱:藜亞科二名法Chenopodiaceae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石竹亞綱
  • 目:石竹目
  • 科:藜科
  • 分布區域:在華北和西北生長

藜科介紹

甘肅藜科植物共有21屬,67種,占全國總屬數的55.2%,總種數的36.4%,居全國第二。藜科植物在甘肅主要分布於永登以北地區,永登以南地區較少,多為荒漠地帶和草原荒漠地帶的優勢種或建群種。

主要特徵

草本,具泡狀毛,花小。單被;雄蕊對萼;子房2-3心皮結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彎曲。

一年生草本、半灌木、灌木,較少為多年生草本或小喬木,莖和枝有時具關節。葉互生或對生,肉質,無托葉。花為單被花,兩性,較少為雜性或單性,輻射對稱。花單生,簇生或穗狀、圓狀花序,花萼3-5裂,花絲鑽形或條形,離生或基部合生,花葯背着,在芽中內曲,2室,外向縱裂或側面縱裂,頂端鈍或藥隔突出形成附屬物;花盤或有或無;雄蕊常與花被片同數而對生或較少,雌蕊有2-3個心皮合成,子房上位,卵形至球心,1室1胚珠,基生,直立或懸垂於珠柄上;果實為胞果,很少為蓋果;胞果常藏於擴大的花萼內或花苞內,通常不開裂,種子扁平。

識別要點:一年生草本,半灌木、灌木。葉互生或對生,肉質。單被花,花簇生或穗狀、圓錐花序。果實為胞果,很少為蓋果,種子扁平。[1]

分布

藜科植物各屬在全球的分布(不包括外來屬)如下:中亞區51屬、歐洲區36屬、地中海區39屬、大洋洲區29屬、東亞區23屬、北美區17屬、非洲區8屬、南美區6屬。可見中亞區的藜科屬數占第一位,其次是歐洲區、地中海區、大洋洲區和東亞區。

中國有藜科植物38屬184種(不包括外來種屬),依照種數的多少排列如下:新疆(153種/34屬)、甘肅(67種/21屬)、青海(45種/16屬)、內蒙古(42種/15屬)、寧夏(35種/13屬)、遼寧(30種/10屬)、黑龍江(30種/10屬)、河北(29種/11屬)、陝西(27種/13屬)、西藏(27種/10屬)、吉林(23種/9屬)、山西(22種/10屬)、中南區(17種/7屬)、華東區(13種/6屬)、四川(13種/4屬)、雲南(8種/3屬)、貴州(5種/2屬),新疆分布的藜科植物無論屬數和種數都居全國首位。我國的藜科資源植物主要有菠菜屬(Spinacia)、鹽角草屬(Salicornia)、豬毛菜屬(Salsola)、鹼蓬屬(Suaeda)、藜屬(Chenopodium)、地膚屬 (Kochia)、駝絨藜屬(Ceratoides)、濱藜屬 (Atriplex) 、梭梭屬 (Haloxylon)、假木賊屬(Anabasis)等。

生物活性

1、心血管活性

軟蒺藜水提物對大鼠動靜脈旁路血栓形成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表現在對血栓乾重影響顯著,對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均呈現顯著延長作用。

2、降糖作用

地膚子總苷明顯抑制灌胃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其降糖機制可能與抑制糖在胃腸道的轉運和吸收有關,這一作用有別於現有的降糖藥物,可以用於控制糖尿病患者飯後血糖水平的異常升高及減慢食物中糖分的攝取速率。

3、抑制膽鹼酯酶活性

假木賊屬植物有很高的抑制膽鹼酯酶活性。假木賊鹼(毒藜鹼)是假木賊屬植物中主要的生物鹼成分,由於它的結構類似於煙鹼,因此藥理作用也與煙鹼類似。其毒性臨床未見報道,為了獲得更好的抑制膽鹼酯酶活性而毒性減低的化合物,對毒藜鹼的結構做了很多改造,如製備成有機磷衍生物、酰基化衍生物、丁炔類衍生物、甲基化衍生物等。

4、致畸毒性

研究表明,毒藜鹼具有致畸毒性。牛服用含毒藜鹼1.13%的植物會導致小牛的先天性缺陷。在雞胚胎髮育中也得出同樣的結果。

5、抗氧化作用

翅鹼蓬 (Suaedaheteroptera)的水、甲醇、正己烷提取物對亞油酸脂質過氧化均有良好的阻斷作用,其中正己烷提取物阻斷能力最強,對O 離子自由基有較強的清除作用。

6、抗菌作用

地膚子乙醚提取物對串珠鐮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抗菌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濃度(MIC)為2.5mg/mL。地膚子油對所試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對婦科常見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石膏樣毛癬菌(Trichophytongypseum)、紅色毛癬菌(Trubrum)、羊毛小孢子菌(Microsporumlanosum)均有較好的抑菌活性。

地膚子各有效成分對皮膚淺部真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Microsporum ferruginium)﹑ 石膏樣小芽孢癬菌(Mgypseum)、 許蘭氏黃癬菌(Trichophytonschoenleinii)﹑石膏樣毛癬菌(Tgypseum)﹑紫色毛癬菌(Tpurpureatum)﹑紅色毛癬菌(Trubrum)及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鹽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正丁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土荊芥是具有較強廣譜抑菌活性的植物之一,對小麥赤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為100%。土荊芥的丙酮提取物對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cubense)、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niveum)、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芒果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辣椒炭疽病菌(Ccapsici)、的抑菌活性均在90%以上,對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為100%。

7、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是植物的一種重要生態機制,許多化感物質(allelochemical)對植物、微生物、動物特別是昆蟲都有作用。藜在開花時期會從根中分泌出草酸,抑制松樹、蘋果樹及多種雜草生長。野濱藜、西伯利亞濱藜、鹽爪爪、伊朗地膚、灰綠藜、鹼蓬、豬毛菜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野濱藜、灰綠藜對供試的4種雜(牧)草種子幼根生長的抑制率接近或大於90%,鹽爪爪對4種(雜)牧草種子幼芽的生長的抑制作用大於95%。

8、殺蟲作用

假木賊屬植物具有很高的殺蟲活性,毒藜鹼(anabasine)對害蟲有觸殺、胃毒和熏殺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殺蟲劑。駱駝蓬乙醇粗提液對植食性蟎類如山楂葉蟎、麥岩蟎、果苔蟎、截形葉蟎有很強的觸殺活性,死蟎體表現明顯皺縮,變成深紫色,若用5mg/mL藥液處理,則體壁和卵殼普遍破裂成片狀,內含物外泄。無葉假木賊提取物對蟎類也有一定的毒殺作用。

主要價值

本科植物中的甜菜是製糖工業的重要原料;菠菜和厚皮菜是普遍栽培的優良蔬菜;而地膚、藜、鹽地鹼蓬和豬毛菜等嫩時可食;沙蓬種子俗稱沙禾,可食;豬毛菜、土荊芥全草入藥。後者的莖、葉含土荊芥油,為健胃、通經的藥;果實揮髮油中含驅蛔素(O10H16C2),為驅蟲有效成分。地膚果實稱地膚子,為常用中藥。杖藜世界各國普遍栽培,除幼苗可食外,莖杆可做手杖,稱藜杖。不少種類為乾旱地區的主要飼料和固沙植物,其中小喬木狀的梭梭。

藜科植物多生活在荒漠及鹽鹼土地區,因此,往往呈現旱生的適應現象。例如,多為草本或半灌木,有發育迅速的深根系,葉縮小甚至消失,莖或枝常變為綠色,通常被水毛(呈粉粒狀),或器官變成肉質,組織液含大量鹽分而具很高的滲透壓等等。本科植物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有着一定作用,與人民群眾的生活也有着較密切的關係,例如:甜菜是製糖的重要原料之一,我國解放以後,甜菜的種植面積和甜菜製糖工業有了很大發展;菠菜、莙薘菜(牛皮菜)是普遍栽培的優質蔬菜;土荊芥、豬毛菜為製藥原料,無葉假木賊所含的生物鹼用於農藥;有不少的種類是荒漠草原的主要牧草;有些藜科植物,由於對沙漠地區的自然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防風固沙,對於保護農田、交通及村莊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梭梭就是十分重要的沙區造林樹種之一,已大量用於生物治沙工作;地膚(掃帚菜)、翅鹼蓬(黃須菜)等,是群眾較喜採食的野菜;沙蓬的種子稱沙米,可食;繩蟲實(棉蓬)子富含澱粉,可供釀酒;白莖鹽生草(灰蓬)可以燒灰取鹼,用於群眾生活。

常見植物

菠菜

別名:波斯草、飛龍菜、風菱菜

學名:Spinacia oleracea

科屬:藜科、菠菜屬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柔嫩多水分。葉互生,莖上部葉漸次變小,戟形或三角狀卵形;花序上的葉變為披針形;具長柄。花單生,雌雄異株;雄花排列成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4,黃綠色,雄蕊4;雌花簇生於葉腋,花被壇狀,有2齒,花柱4,線形,細長,下部結合。胞果卵形或近圓形,直徑約2.5mm,兩側扁;果皮褐色。

別名:灰菜

學名:Chenopodium album

科屬:藜科,藜屬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無毛,具溝槽及綠色或紫紅色條紋,幼時披白色粉粒。葉片菱狀卵形至寬披針形,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兩性,花簇於枝上部排列成穗狀圓錐狀花序;花被裂片5,寬卵形至橢圓形,雄蕊5,花葯伸出花被,柱頭2.果皮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雙凸鏡狀,黑色,有光澤,表面具淺溝紋;胚環形。花果期5-10月。

菾菜

別名:甜菜

學名:Beta vulgaris

科屬:藜科,甜菜屬

形態特徵:兩年生草本,根圓錐狀至紡錘狀,肉質多汁。莖直立,多少有分枝,具條菱及色條。基生葉矩圓形,具長葉柄,莖生葉互生,較小,卵形或披針形矩圓形。花呈綠色,柱頭3裂。種子雙凸鏡形,紅褐色,有光澤。

莙薘菜

別名:光菜、豬乸菜、葉菾菜、牛皮菜

學名:Beta vulgaris L

科屬:藜科,甜菜屬

形態特徵: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根系發達,莖短縮。葉片肥大,基生,卵形或長卵形,葉面皺縮或平坦,有光澤,葉色淺綠、深綠或紫紅。葉柄寬扁。花白色,復總狀花序。聚花果,內含2-3粒種子,種子腎形,種皮棕紅色有光澤。[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