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漢大辭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藏漢大辭典》,以語詞為主兼收百科知識的綜合性藏漢辭典。張怡蓀主編。1985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辭典3冊約5.3萬餘辭條。語詞部分的資料主要來自藏文正字學、語法學、古字書、異名字典和梵藏字典等;同時也採擷了散見於其他著作中的草字、複詞、成語等。百科詞彙的資料除文學、歷史地理等外,還重點深入到了一些有關學科,如藏曆,既涉及了概論,也涉及了計算。又如藏醫、藏藥,既涉及了理論,也涉及臨床治療。書中系統地收集了大量佛學詞彙、同義異名的藻飾詞。清代噶廈、益倉所存公文檔案,所有官廳術語,也酌量收入,立目加注。此外藏區風俗習慣、手工生產、器用服飾、工藝建築、賦稅差徭、租賃借貸等諸行話,也予載入。各地口語和解放以來的新譯詞彙,則選收較少。詞條的排列,依藏文字母順序分部排列;總條之下有分條的,在分條下除釋文外並註明與總條的關係;同義異名的藻飾詞、方言、漢語、蒙語、梵文、古字等,分別用藏文字加以註明。詞條的釋文先用藏文,後用漢文。書中的漢文釋文,採用現代書面語。佛學和因明學的翻譯,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譯法,這對一般讀者來說,比較生疏,但對具有一定基礎知識的讀者,藏漢兩文相互參證,是能夠理解的。書後附有「動詞變化表」、「藏族歷代年表」,以及百餘幅彩色圖片。
本辭典成書歷時50年,是藏漢等民族編寫人員長期辛勤勞動的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藏族文化的各個方面,收詞範圍較為廣泛,解釋比較詳細,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作者介紹
張怡蓀(1893—1983),原名張煦,四川蓬安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校教授。從1928年起長期從事西藏文化和藏漢詞語的研究。先後編寫過《藏漢集論詞彙》、《漢藏語彙》、《藏漢譯名大辭彙》和《藏漢大辭典資料本》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