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世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蔡世賢
別名 梓昭,又作子昭,號天弧蕉窗蕉窗逸史
出生年  1888
死亡年  1936
編著作品 《蕉窗吟草》
參與團體 櫟社」、「大冶吟社」、「聚鷗吟社」、「鹿江詩會」

蔡世賢(1888-1936),字梓昭,又作子昭,號天弧蕉窗蕉窗逸史,彰化鹿港人。

生平

洪棄生弟子,與季弟蔡梓舟(說劍、幼星)均為「櫟社」成員,亦為「大冶吟社」、「聚鷗吟社」、「鹿江詩會」社員。日治時期寓居臺中,設帳講授國學,桃李滿門,後病逝臺中。

著作

曾任「臺灣文社」理事、《臺灣文藝叢誌》編輯兼發行人、《風月》編輯,並在《風月》連載〈市隱樓叢話〉,在《臺灣文藝叢誌》、《臺灣文藝旬報》連載〈古今詩話菁華〉、〈蕉窗掇聞〉、〈蕉窗聞見錄〉、〈詩話雜錄〉、〈編餘贅談〉等。著有《蕉窗吟草》。

七言律詩

感遇
十載蝸廬[1]寄此身,不堪悔恨到風塵[2]。談詩有癖難隨俗,閉戶無心與賞春[3]

污口噴人休得計,飛讒加我又何因[4]。其如拋卻名場去,更作桃源避世民[5]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見於《臺灣文藝旬報》第四年第三號,「藝苑」欄,1922年7月30日,作於1922年。感遇即對所遇事物的感慨。此詩寫詩人悔恨踏入塵世間,從頷聯、頸聯「難隨俗」、「污口噴人」、「飛讒加我」可以得知當時詩人遭遇了一些莫須有的指責,身受蜚言所傷,故有人世紛擾,不如遁世隱居,不涉塵事的感慨。蔡世賢寫作此詩後,友人王竹修張玉書許天奎皆有和詩,由詩中無法得知詩人遭遇何事,然而身處於與舊時代截然不同的日本統治者之下,不管入世或出世皆有其難處,縱使避世桃源,也難以得到真正的安穩吧。

【延伸閱讀】
1. 蔡世賢〈感作〉,《臺灣文藝叢誌》第二年第二號,「詞苑」欄,1920年5月15日。

2. 王竹修〈次蔡君天弧感遇韻〉,《全臺詩》第貳拾貳冊。

3. 張玉書〈次天弧社弟韻〉,《全臺詩》第貳拾捌冊。

4. 許天奎〈步子昭感懷韻〉,《全臺詩》第參拾參冊。

七言古詩

春日登霧峰
山光迷冥寞,山路極巑岏[6]。絕壑猿狖啼,老樹蛟龍蟠[7]

危峰列石磴,紆出浮雲端[8]。俯視烏溪流,東西浩漫漫[9]

天風吹我襟,怯我衣裳單[10]。況當首春候,朝霰尚未乾[11]

上有躑躅花,下有砰磅湍[12]。中間蔭林樾,百鳥相盤桓[13]

吾生勞行役,息影何其難[14]。安得築精廬,幽棲巖石間[15]

悠然塵外心,徘徊一長嘆[16]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林資修《櫟社第一集‧蕉窗吟草》,約作於1924年前後。此詩為作者於初春時節登霧峰之感慨。首句概述霧峰之景幽靜高聳,次寫登霧峰途中眼見耳聞,接著寫登上霧峰之後,俯視大肚溪,甚覺天地浩漫與己身之孤單。詩人立於滿山杜鵑花與林木樹蔭中,身邊有百鳥無憂鳴唱;在這樣悠閒的空間裡,感嘆自己困於生計、勞於行役,終究不得清閒。只能懷著一顆嚮往世俗之外的心,在霧峰山間徘徊不忍離去。詩人何嘗不知該如何才能靜隱山林之間呢?難的是終究無法實行啊,所以最後只能長嘆一聲,在徘徊流連之後,依舊回到世俗紅塵。這也正是詩人的無奈。此詩表達了作者嚮往桃源,欲避世隱居的心情,也透露無法得償所願的無奈。

【延伸閱讀】
1. 張純甫〈春日登古奇峰〉,《張純甫全集‧守墨樓吟稿》。

註釋

  1. 蝸廬:形圓似蝸牛的簡易廬舍,亦泛指簡陋的房屋,常用以謙稱自己的居處。
  2. 不堪悔恨到風塵:不堪,表示程度之深。風塵,謂塵世,紛擾的現實生活境界。
  3. 談詩有癖難隨俗,閉戶無心與賞春:詩癖,對詩的癖好。隨俗,從俗、從眾。閉戶,指不預外事,刻苦讀書。此二句詩人寫自己難以隨俗,為遠離是非,因此閉戶不出,無心與友人玩賞春景。
  4. 污口噴人休得計,飛讒加我又何因:污口噴人,謂以誇大不實的言語傷害他人。飛讒,無根據的誹謗。此二句謂詩人遭遇是非,自覺鬱悶。
  5. 其如拋卻名場去,更作桃源避世民:其如,怎奈、無奈。名場,原指科舉的考場,以為士子求功名的場所。桃源,即桃花源,典出東晉陶潛〈桃花源記〉。形容避世隱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避世,逃避塵世、逃避亂世。
  6. 山光迷冥寞,山路極巑岏:山光,山之景色。冥寞,靜默幽深貌。巑岏,音ㄘㄨㄢˊ ㄨㄢˊ,聳立不平坦貌。此二句謂霧峰之幽深高聳。
  7. 絕壑猿狖啼,老樹蛟龍蟠:絕壑,深谷。狖,音ㄧㄡˋ,長尾猿。蟠,音ㄆㄢˊ,盤曲;盤結。此二句寫登霧峰途中耳聞山猿鳴啼,眼見老樹盤根,謂霧峰人煙罕至,呼應上句「山光迷冥寞」。
  8. 危峰列石磴,紆出浮雲端:紆,音ㄩ,縈回、圍繞。此二句謂山峰高聳突出,四圍浮雲繚繞。呼應首句「山路極巑岏」。霧峰因多雲霧環繞,故有「阿罩霧」之名。
  9. 俯視烏溪流,東西浩漫漫:烏溪,俗稱大肚溪,流經霧峰南面。漫漫,廣遠無際貌。此句寫登上霧峰之後所見景色。
  10. 單:實指衣物單薄,然亦有身在廣大世間而覺孤單之意。
  11. 況當首春候,朝霰尚未乾:首春,指農曆正月。霰,音ㄒㄧㄢˋ,雪珠。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圓錐形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降落。此二句描寫尚寒未暖的初春。
  12. 上有躑躅花,下有砰磅湍:躑躅,音ㄓˊㄓㄨˊ,躑躅花是杜鵑花的別名。砰磅,象聲詞,形容水流激蕩之聲。此二句敘寫作者身處之環境。
  13. 中間蔭林樾,百鳥相盤桓:樾,音ㄩㄝˋ。林樾,林木、林間隙地。盤桓,徘徊、逗留。此二句承接上句,敘寫作者登上霧峰後所在之環境。
  14. 吾生勞行役,息影何其難:行役,指為了生活而出外跋涉奔波。息影,語出《莊子‧漁父》:「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後多用以指稱歸隱閒居。莊子寫有害怕自己的影子、厭惡自己足跡的人,為了擺脫影子和足跡,便快跑疾走,殊不知影子和足跡終將跟隨。他不知道只要在樹蔭下休息、坐著不走,影子和足跡就都沒有了。這個人的行為實在是非常愚蠢啊。作者引用這段典故,其實是自嘲,自己就是那個想要避開影子和足跡卻不停奔跑的愚蠢的人啊。
  15. 安得築精廬,幽棲巖石間:精廬,學舍,讀書講學之所。此二句詩人自問怎麼樣才能幽隱於山林間,清閒度日呢?
  16. 悠然塵外心,徘徊一長嘆:悠然,閒適、淡泊貌。塵外,世外。徘徊,流連、留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