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蓬安縣徐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蓬安縣徐家鎮位居蓬安縣縣城之北,距縣城25公里,地處營、蓬、儀三縣交界處,在省道儀華路的主幹線上,是重慶、南充、蓬安、營山通往朱德故里的交通要道,省道203(S203)線橫貫全境,交通四通八達,是國家級重點鎮之一,四川省試點小集鎮之一,四川省省級衛生鎮之一,四川省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範鄉鎮之一。全鎮幅員面積55.63平方千米,轄26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居民居委會,251個村民小組,轄區總人口22152人(2017),場鎮面積2.3平方公里,場鎮住戶3079戶,常住人口10986人。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充市調整高坪區等7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7號):撤銷茶亭鄉和諸家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徐家鎮管轄,徐家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3號。[1]

中文名稱: 徐家鎮

外文名稱: Xujia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

政府駐地: 徐家鎮政府街33號

電話區號: 0817

郵政區碼: 637865

地理位置: 四川東北部

面 積:55.63平方千米

人 口: 22152人(20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

火車站: 蓬安站

車牌代碼: 川R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設立徐家鄉場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6°~21′43″,北緯31°~12′42″。人民政府駐向陽街29號,電話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865,距縣城25千米。

政區人口

全鎮幅員面積55.63平方千米,轄26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居民居委會,251個村民小組,場鎮面積2.5平方公蓬安縣徐家鎮裡。鄉鎮總人口22152人(2017)。2011年末轄月光坪、圈爾井、梅子灣、白果灣、古井、唐家祠、梓橦、鄧家祠、貓兒岩、大柏樹、水對溝、華光、太陽、九龍埡、染坊、金龍、檬埡、方廣、周家溝、陳家溝、胡家溝、柳溪橋、石油壩、太平、小河口、陳家拱橋26個村,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157萬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9982人,城鎮化率31.7%。另有流動人口3268人。總人口中,男性16745人,占53.1%;女性14825人,占46.9%;14歲以下4630人,占15%;15~64歲23086人,占72.8%;65歲以上3854人,占12.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1569人,占99.9%;有藏族、彝族、瑤族、土家族、佤族、傣族、朝鮮族、羌族、水族、侗族等10個少數民族,共32人,占總人口的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1.3‰。轄區西起周家溝村,東止大柏樹村,東西最大距離7.1千米;南起鄧家祠村,北止金龍村,南北最大距離9.3千米;總面積55.6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58人。全鎮耕地面積2357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畜牧業以飼養豬、牛、家禽為主,水果以梨子、柑桔為主,有名優特農產品有九龍香梨,漁業以魚塘養、稻田養、庫養為主。

自然條件

【地形】地處川東北,地勢略為北南的傾向,地形分為平地、丘陵,海拔在423米~621米之間,主要山脈有鳳凰山、銅鼓寨,境內最高峰鳳凰山,位於金龍村、方廣村和染坊村,海拔621米,最低點石岩田,位於小河口村海拔 431 米。

【氣候】屬中亞地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7℃,極端最低氣溫-4.3℃(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32℃;極端最高氣溫41.6℃(2006年8月12日)。生長期年平均260天,無霜期年平均295.5天,最長達320天,最短達2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14.13小時,年總輻射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0天(一般為12月20日~次年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980.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86天,最多達221天(1984年),最少為96天(199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300毫米(198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80.8毫米(1997年)。

【水文】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流域,流域面積20.36平方千米。小溪13條,長37.6,河網密度0.46千米/平方千米。年排澇量30.90 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11.20立方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有製作頁岩磚的頁岩。有淺水層地下水資源180萬立方米,有可利用養殖水面2128平方千米,年利用 3190畝。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等。其中旱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5至9月。夏旱連伏旱共98天,全鎮13條小溪乾裂,101口山坪塘乾枯,13686畝莊稼,禾苗乾死,21323人飲水困難,17328頭牲畜無水喝,經濟損失586萬元。


政區沿革

民國2年(1913)始設,民國14年(1925)改為平安鄉,1933年成立徐家鄉蘇維埃,隸屬徐家區蘇維埃。1958年徐家與方廣、黃坪2鄉的部分村合併建立上遊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恢復徐家鄉,隸屬徐家區。1986年撤鄉建徐家鎮,隸屬徐家區。1992年9月,徐家鎮與方廣鄉和金龍村、檬埡村、方廣村、染坊村共四個村,黃坪鄉的周家溝村、陳家溝村、胡家溝村、石油壩村、太平村、小河口村、陳家拱橋共7個村,騎龍鄉五童梁村、白鶴嘴村、白石包村、河半街村、母家壩村共5個村合併為徐家鎮,1994年7月析出原騎龍鄉的5個村,1997年4月劃出黃坪鄉的7個村,名稱不變,2006年6月合併黃坪鄉8個村。

經濟發展

全鎮耕地面積2357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畜牧業以飼養豬、牛、家禽為主,水果以梨子、柑桔為主,有名優特農產品有九龍香梨,漁業以魚塘養、稻田養、庫養為主。

農業

耕地面積23575畝,其中水田11683畝,旱地11892畝,人均耕地0.75畝,林地面積22362畝。是以糧油生產為主的農業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96.2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268.2萬元,2011年達到9515萬元,比上年增加8.6%,占GDP的比重為45%。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4521噸,人均560千克,其中水稻6367噸,小麥2531噸,玉米232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4952畝,產量793噸,花生種植面積4358畝,產量501噸,芝麻種植面積40畝,產量。蔬菜種植面積10782畝,產量9524噸,主要品種有葉類菜、塊根類、茄果類,其中葉類菜7838噸, 塊根類623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720頭,年末存欄 15310頭;牛飼養量 784頭,年末存欄數743頭;家禽年飼養量2003萬羽,上市家禽187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10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截止2011年末,累計造林22362畝,其中經濟林6236畝,林木覆蓋率38.2%,活立木蓄積量49829.2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603畝,產量905噸,主要品種有梨子、柑桔,其中梨子,產量398噸,柑桔,產量50漁業以魚塘養、稻田養、庫養為主,魚塘、稻田養殖面積3000畝,產量3620千克。擁有各類捕撈漁船11艘,捕撈水產品505000千克;漁業總產值3030000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2011年有農業機械156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九龍香梨、相如香兔,農民人均純收入800元。

工業

2011年有工業企業12家,職工346人,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5.6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225.6萬元,2011年達到2865.2萬元,比上年增加10.3 %,占GDP的比重25 %。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486家,職工1628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7689.3萬元,比上年增加8.9%;集市貿易市場3個,年成交額 4986.7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12萬元,比上年增加12%。是1949年的425.25倍,是比1978年增長40.5倍。人均財政收入162.18元,比上年增加8%,是1949年的411倍,比1978年增長23.65倍。2011年金融機構3家;各類存款餘額45935.63萬元,比上年增加8%,是1978年的25.65倍;人均儲蓄14550元,是1949年的410倍,比1978年增長23.6倍;各項貸款餘額5418.49萬元,比上年增加12%,是1978年的32.6倍。

社會事業

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6所,醫院2所,車站1個,自來水廠1座,供電站1所。全鎮實現光纖通迅,多種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鎮;全鎮實現了有線電視全覆蓋,場鎮及部分村組完成了數字電視轉換工作;基本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解決了農民用電難的問題;對自來水廠進行技改擴能,同時金谷引水工程也將在2015年10月全面完工,將全面解決轄區用水難題;建成有日處理污水能力1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個,垃圾壓縮站1個。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電影院(場)1座,座位486個,每千人擁有量座位12.5個;電影隊1個,年放映54場次;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藏書6000冊。有業餘文化藝術團體1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徐家川劇。舉辦過6次文化藝術節。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6所,醫院2所,車站1個自來水廠1座,供電站1所。全鎮實現光纖通迅,多種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鎮;95%的農戶實現了有限電視,可收看中央台和地方台37套節目,有60%場鎮居民和部分農村居民已完成數字電視轉換工作;全鎮基本完成了農網改造,解決了農民用電難的問題,擴建後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到了1000噸,2013年建成污水處理廠1個,日處理污水能力1000噸。

【教育】2011年末有幼兒園(所)5所,在園幼兒1152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2137人,專任教師2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8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境內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10人,專任教師113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170萬元,占鎮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3%,比上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科技】2011年末有各類科技人才826人,其中農業實用人才446人。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12個,農村有合作醫療站26個,床位172張,每千人擁有病床5.4張。專業衛生人員64 名,其中:執業醫師 29 人,執業助理醫師 8 人,註冊護士 27人,

【體育】2011年末縣體育場地14處,體育社團3個,體育指導員6個。100%的社區和60 %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注意 包括區中學的場地)

【廣播電視】1970年5月開通鎮有線廣播站,鎮到村300杆15000千米,村以下1326杆66300千米,現有廣播喇叭186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中央和省市的37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563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戶口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4戶,人數382人,支出66.486萬元,比上年增長6%,月人均145元,比上年增長58.6%;城市醫療救助4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 1151 人次共支出 65850 元,比上年增長69.2%。

視頻

蓬安縣徐家鎮城鎮建設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