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蒙馬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蒙馬特(法語:Montmartre),又譯蒙馬特爾,是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米高的山丘,在塞納河的右岸。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白色圓頂的聖心堂、聖伯多祿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紅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愛牆等[1]

許多藝術家都曾經在蒙馬特進行創作活動,包括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意大利畫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克勞德·莫內巴勃羅·畢加索與文森·梵高等人。蒙馬特也出現《三日殺戮》等許多電影場景中,很多影迷慕名而來流連電影中出現場景的咖啡廳以及街道。

人們搭乘地鐵巴黎地鐵2號線在安特衛普站與皮加勒站,或者搭乘巴黎地鐵12號線在阿貝斯站、拉馬克-戈蘭古站與于勒·若夫蘭站出地鐵站,即可抵達蒙馬特。從地鐵2號線皮加勒站出來,就可以看紅磨坊(Moulin Rouge)。

名稱的由來

地名學中的「蒙斯馬蒂斯」(Mons Martis,意為「戰神的山丘」)在墨洛溫王朝時代仍然存在,這個名稱在基督化後變成蒙馬特,象徵烈士之山,為了紀念聖丹尼斯於250年左右在這座山上被處死。聖丹尼斯是巴黎主教也是法國的主保聖人。

這座山的宗教象徵意義被認為更加古老,因為它可能曾經是德魯伊的神聖場所,因為蒙馬特是這個地區的最高點。不過目前沒有發現任何考古證據來支持這種說法。

18世紀19世紀期間,蒙馬特產出許多石膏。一枚牙齒化石被喬治·居維葉鑑定屬於一種已經滅絕的馬,他稱之為「古動物」(Palaeotherium) 。整隻動物的骨骼後來在1825年被發現。

藝術家聚集

19世紀中葉的藝術家,例如約翰·戎金(Johan Jongkind)與卡米耶·畢沙羅都曾居住在蒙馬特。到了19世紀末,蒙馬特及左岸的蒙帕納斯(Montparnasse)已成為巴黎主要的藝術中心。餐廳煎餅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則在舊風車附近的山頂上開業。

巴勃羅·畢加索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與其他貧困藝術家在1904年至1909年間曾生活在一骯髒的建築物洗濯船里。

那比派等藝術家團體在此形成,而文森·梵高、維雍(Jacques Villon)、雷蒙·杜尚-維庸(Raymond Duchamp-Villon)、亨利·馬蒂斯、安德烈·德蘭、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皮耶-奧古斯特·雷諾阿、愛德加·竇加、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特奧菲爾·斯坦倫(Theophile Steinlen)與阿爾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等藝文人士及美籍非裔的朗斯頓·休斯都在蒙馬特工作,並從這裡獲得部分的創作靈感。

包括艾瑞克·薩提(黑貓夜總會的鋼琴師)在內的作曲家也住在這個地區。

最後一個波希米亞主義的蒙馬特藝術家是讓·保羅(Gen Paul,1895年至1975年),也出生在蒙馬特。他的表現主義版畫因為受到拉烏爾·杜菲很大的影響,有時也會描繪風景如畫的蒙馬特[2]

視頻

蒙馬特 相關視頻

最巴黎,蒙馬特高地
趣遠方:重走蒙馬特高地,故事開始的地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