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什麼痛恨李宗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蔣介石痛恨李宗仁 |
中文名 :蔣介石痛恨李宗仁 |
1926年初,兩廣正式統一於國民政府號令之下。是年3月,廣西2個軍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轄9旅21團及炮兵、工兵2個營,共4萬餘人。自5月中旬始,李宗仁率第7軍5個旅11個團陸續北伐,另10個團留守廣西。[1]
概況
及至當年11月肅清江西之敵以後,革命軍已控制粵、桂、湘、贛、鄂、閩、黔7省,擊破中國最強橫的大軍閥吳佩孚、孫傳芳部主力;西北軍閥馮玉祥、閻錫山宣布加入革命;川、滇、黔省紛紛換旗易幟,歸順廣東國民政府。北伐軍掃蕩東南,劍指中原,氣焰之盛,一時無兩,大有傳檄而定之勢。
然而,凱歌聲中革命陣營內也暗潮湧起,黨權、政權之爭日益尖銳。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支持和策劃下,終於撕破偽裝,在上海發動政變,大肆捕殺共chan黨人。26日,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與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史稱「寧漢分裂」。
然而,在對漢用兵問題上,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意見相左,力主借淸黨討gong,繼續北伐,與漢妥協。
隨着矛盾日趨尖銳,逐漸公開,桂系遂有去蔣之心,繼而又生問鼎之意。至8月,桂系在何應欽的贊同下公然示好武漢政府,藉以逼蔣下野。
當晚在南京,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等再次勸說蔣介石:軍閥孫傳芳部正在江北虎視南京,如再西與武漢為仇,徒招兩面受敵,只有接受馮玉祥的調停,方能集中兵力對付直魯軍。
蔣介石見將領們與己意見不合,要挾道:「如果你們一定要和的話,那我就必須走開。」
白崇禧馬上接住他話茬兒說:「總司令能離開一下也好,等我們度過目前難關後,再請總司令回來行使職權。」
蔣介石一驚,扭臉去瞅何應欽。何應欽裝聾作啞不吭聲。
蔣介石氣得話都說不囫圇了:「好,好……就這樣吧!」
是時,第一集團軍所轄12個軍35個師另3個旅,共編為3個路軍。第1路軍總指揮何應欽,第3路軍總指揮李宗仁;第2路軍總指揮由集團軍總司蔣介石兼,白崇禧代,實際由白崇禧指揮。
李宗仁、白崇禧是一向不大聽招呼的,可是連素來視為親信的何應欽屁股也坐到桂系那邊去了,蔣介石這個集團軍總司令還當得下去嗎?
蔣緯國總編著的《國民革命戰史北伐統一》第3卷記載:「8月12日,蔣總司令為促成黨內團結,繼續北伐,不惜犧牲個人名位,宣告引退。蔣總司令引退之前,將軍事委諸於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三總指揮。」
14日,白崇禧領銜,與桂系第7軍夏威和剛擴編的第19軍軍長胡宗鐸從蕪湖聯名通電武漢政府汪精衛等,進一步逼宮:
「現在總司令驅共目的已達,不願以個人關係,陷黨國於危亡,經離寧赴滬休養,總司令職權交由軍事委員會接收。伏思黨國分裂,北伐之師,至魯豫而中道折回。凡我同仁,良心深痛。現雙方所爭持者,皆不成問題,亟應繼續努力,完成革命之功,致因爭持期間所發生之諸問題,而必須先決者,仍由宗鐸代表赴潯,與諸公面商,尚希約期電復為禱。」
16日,蔣介石通電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28日,與張群等人東渡日本。
蔣介石下野,讓何應欽滿心快意,說:「蔣是自己要走的,他走了很好,從此我們也可以愛一愛國家。」
白崇禧更是興奮:「革命是大家的事,蔣走了很好,我們大家聯合起來做革命工作,少了他,我們一樣可以做。」
成功倒蔣,使桂系第一次在國民黨內顯示了它不可低估的政治能量和軍事實力。
蔣介石去職後,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共同主持南京政府軍委會,簽署發布所有軍令。
李、白、何3人共同指揮,接連取得龍潭戰役和討伐唐生智的重大勝利。接着,3人又運用政治手腕,拉攏分化武漢政府要員,孤立汪精衛,逼其通電下台。
9月,李、白、何進而聯合西山會議派,操控了寧、漢、滬3三方代表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代行中央職權。倒蔣以來,桂系勢力至此達到頂峰狀態。
然而,國民黨內部的主要矛盾也由原來水火不容的蔣、汪兩派對立,轉化為被逼下台的蔣、汪兩派同桂系的鬥爭。
1927年間,最能攪渾中國政治這汪水的,除了蔣介石,就數汪精衛了。
是年8月,汪精衛指使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和第4軍軍長黃琪翔藉口追擊南昌起義部隊,由江西率部南下廣東。乘廣東省政府主席、第八路軍總指揮李濟深所部在潮州、揭陽與南昌起義部隊激戰,張、黃部進抵廣州。
10月29日,汪精衛由港返穗,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的名義,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聯席會議,成立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與南京特委會對抗。
與此同時,他與死對頭蔣介石在反對桂系的基礎上勾結起來,合謀密約,同時復職: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汪精衛復任國民政府主席。
11月17日凌晨,張發奎、黃琪翔在廣州發動政變,改組李濟深廣東省政府。
=《國民革命戰史》稱此事件為「廣州張黃事變」=
12月3日,國民黨二中全會預備會在上海召開,原定會議內容是討論廢除南京特委會的問題,結果會議開始沒多久,代表們的話題就轉而集中到「廣州張黃事變」問題上,汪精衛頓成眾矢之的。領頭批汪的,就是李濟深。
此人也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當過陸軍大學教官、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兼第4軍軍長,帶出一批名將。可汪精衛竟然唆使他的老部下張發奎、黃琪翔等,端了他的老窩子廣州。「此恨綿綿無絕期」。
預備會上,他與李宗仁、孫科、譚延闓等堅決主張追究汪精衛等主使張、黃叛變案。而汪精衛一派的駐粵委員王法勤等,則猛烈攻擊南京特委會。雙方吵得不可開交,蔣介石則擺出中立調停的姿態,從中斡旋。當雙方僵持不下時,便都想討好蔣介石。
12月11日,第4次預備會議上,汪精衛突然提出請蔣介石復任總司令一案。提案獲得通過,並決定明年年初召開國民黨四中全會。
吵了10天的預備會,讓汪精衛名譽掃地,桂系操控的特委會也因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而余日無多,最後只有蔣介石是唯一贏家。
此後,國民黨兩大巨頭蔣介石、汪精衛,都視桂係為敵。蔣介石更甚,恨得咬牙切齒。1928年1月,蔣介石剛復職就寫信告誡何應欽:「桂系野心甚熾,不惜破壞黨國團結,在各派系間進行挑撥離間,妄圖收漁人之利。『慶父不去,魯難未已』,革命必難成功。」
蔣介石下野有多重政治、軍事因素,但蔣介石卻認定純屬桂系陰謀所致。當然,他也不會忘記何應欽參與逼宮這一箭之仇。
復職後他曾對自己的「筆桿子」李仲公說:「上次白健生(崇禧)逼我,如果他(何應欽)說一句話,我何至於下台。」
蔣介石胸襟狹窄,睚眥必報。由於被逼下野,丟人現眼,他對桂系的仇恨僅次於共chan黨。消滅桂系,也成了他復職後的既定方針。而對何應欽則有別於桂系,一則因其頗有軍事才能,二則因其軍中威望甚高,蔣介石不能不用他。但用而不信,最後蔣介石索性把他弄到美國去當個軍事代表團團長。
但是蔣介石比汪精衛能隱忍,他還要利用桂系完成北伐大業,而桂系也想藉助北伐發展自身實力。於是,1928年4月5日,蔣介石徐州誓師二次北伐,蔣、桂這對冤家又站到了同一面旗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