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巒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巒萬金聖母殿照片來自TravelKing旅遊王

萬巒鄉位於台灣屏東縣轄的中部。東仰大武山麓,與泰武鄉來義鄉兩鄉為鄰,西以竹田鄉為界,北臨內埔鄉,南接潮州鎮,新埤鄉,東西寬約七公里,南北長約十公里,全鄉面積六O‧七三平方公里。人口有二零九六三人。 萬巒、萬和、萬全、鹿寮、硫黃、泗溝、五溝、成德八村是客家村,佳佐、佳和、新厝、新置、赤山、萬金六村是閩南村,萬巒鄉地處亞熱帶,日照長雨量充沛,因此河流多,橋樑多,道路多,為萬巒鄉地形之特色 。萬巒鄉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雨季集中至六至九月屬海島型氣候故適合農業生產,農產豐富。耕地面積4556.60公頃,水田2908.60公頃、旱田1648公頃、短期作物33.10公頃長期作物及青果類種植面積3361.99公頃、休閒面積32.28公頃。目前主要作物以檳榔、鳳梨、香蕉芒果蓮霧木瓜芭樂荔枝、火龍果、蜂蜜咖啡及各類花卉為主,物產堪稱豐隆多樣。其中尤為遠近馳名的就是「萬巒豬腳」,其口感或聲譽都不亞於世界知名的「德國豬腳」,讓萬巒已和豬腳幾乎是快畫上等號,而深植人心。[1]
     


歷史沿革

萬巒鄉位於屏東縣境的中部,是客家六堆中先鋒堆,1698年濫濫莊的張、溫、鍾、林等姓青年,沿東港溪來此開墾,一日牛群失蹤,大家出動找尋,於今萬和村和李姓宗祠旁,發現牛群在一噴水大池塘中戲水。眾人乃遷居來此倚水而居,村民認為這噴井乃仙人所賜,於是就稱為仙人井。由於池塘附近溪中到處可捉鰻魚,居民就將這個地方稱為〔萬鰻〕,〔萬鰻〕的客語發音與〔萬巒〕極為相近,所以就成為今日的〔萬巒〕。[2]

萬巒鄉開發溯至西元一六八六年清軍平台,清軍中部份客籍青年被安頓於今萬丹鄉四維村墾殖,其後萬巒先民油萬巒河(即東港溪)登陸官倉尾探查,見土質沃饒,遂由濫濫莊移至七過尾的莊坪聚居拓殖。西元一七一○至一七三○年間由嘉應州鎮平縣(今蕉嶺)金沙鄉來之林、鍾、陳、黃、李、溫、張七姓及梅縣來的李、鍾、黃等姓組織財團,絡繹不絕而來從事墾殖,因人、財兼俱,復客家先德對水利工程重視及林捷昌公等水利人才輩出,開渠引水,復力先民秉持胼手胝足、披荊斬棘之精神,以啟山林,遂成富饒樂土矣。[3] 最早開發約在清朝康熙年間,來自大陸廣東嘉應州的移民,在萬丹的濫濫莊(現在的四維村)開墾,然後移居到現在的二溝水一帶,祖傳農民因尋找走失的牛隻而發現現在的萬巒市區,由於這個新大陸水源豐沛,土地平坦又肥沃,所以來這兒開墾的人越來越多,很快便形成市集。因為靠近大武山,遠處往萬巒的方向看,只見山巒起伏、氣象萬千,便取名為「萬巒」。[4]
 


地理人文

萬巒鄉總人口有二萬四千多人,族群的分佈大約閩南和客家各佔一半。轄有十四個村,除萬巒國中之外,有萬巒、五溝、佳佐、中興和赤山等五所國小,以及佳佐和赤山二所附設幼稚園。萬巒鄉土地面積有六○、七三一五平方公里,都是水利方便的田園,盛產稻米,以前「有官倉」的雅號,其他如檳榔、椰子、香蕉、蓮霧、木瓜、芒果、甘蔗和鳳梨等都是萬巒鄉的重要農產品,當然聞名遠近的「萬巒豬腳」,不論口感或聲譽都不亞於世界知名的「德國豬腳」。萬巒鄉位於臺灣屏東縣中部近山,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為六堆之先鋒堆,閩客混居,以客家略多。 客家人主要分布西部的萬巒、萬和、萬全、鹿寮、頭溝水、三溝水、泗溝水、五溝水、硫黃崎等聚落,河洛人則居東南的佳和、佳佐、老藤林、新厝、新置等地,亦有加匏朗、赤山、萬金平埔人村莊。 現在以萬巒豬腳聞名全國。[5]


「屏東縣客莊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打造社區產業體驗經濟模式

屏東縣客莊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照片來自倡議家

屏東縣的可可及鳳梨的種植面積及產量皆為全國第一,萬巒地區更是這兩項產業重點發展鄉鎮,設於萬巒鄉的「屏東縣客莊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除了將作為推動屏東縣可可產業的重要基地外,更要將萬巒地區產業從第一級到第六級,進行產業鏈垂直整合的重要平台。未來更要結合沿山公路185縣道的鳳梨農田觀光產業資源及既有萬巒豬腳知名度,全力發展產業旅遊新路線。[6]

屏東縣客莊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於萬巒鄉佳佐村的天主教區,鄰近185縣道生態旅遊帶上,附近有萬金聖母聖殿、五溝水聚落、萬巒豬腳街、萬巒吊橋及吾拉魯滋部落等知名景點,可串連附近多元豐富觀光亮點。推廣所完成後,除可將可可從第一級到第六級產業鏈做整體性整合,並搭配在第觀光產業、人文、景觀等資源,架構出屏東在地資訊平台,並做為推動與交流合作之示範點,連結大屏東農經產業,將促進更多青年返鄉,投入地方創生刺激地方的經濟活絡,亦為屏東縣推動可可產業之重要基地。除全力推廣栽種外,也積極爭取世界巧克力大獎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 簡稱ICA)亞太區域賽活動可於屏東縣常態辦理,讓屏東可可產業能塑造「可可在屏東,屏東有可可」的新形象,吸引國際觀光人潮,帶動本現農業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7]

屏東可可製造的巧克力連續2年在世界巧克力大賽中為台灣奪下8面金牌,把台灣本土巧克力推上國際舞台,在檳榔樹下種植的屏東可可,只花短短17年時間,竄升為世界新興可可產區。而屏東檳榔面積17年前是1萬4000多公頃,今年為1萬1489公頃,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長傅桂霖表示,可可長成要3年,讓檳榔面積縮減需慢慢引導,水土保持局將持續輔導屏東可可產業,讓屏東可可的品種品質穩定,並與國際接軌。[8]


屏東首座校園公圖--萬巒鄉佳佐國小

屏東首座校園公圖照片來自自由時報

屏東縣萬巒鄉立圖書館佳佐分館過去位在「萬巒鄉老人會館」2樓,因地處偏僻建築老舊、民眾利用率低,鄉親多年來期盼有座新分館,經地方仕紳與萬巒鄉公所努力,獲佳佐國小同意出租教室,在教育部補助200萬元、公所自籌75萬元後,在佳佐國小打造屏東縣第一座設在校園內的公共圖書館,預計7月9日啟用。[9] 佳佐分館「進駐」佳佐國小校園,成為屏東縣第一座設置在校園內的公共圖書館,開放時間延長到晚間八點半。家長們可以利用等待孩子放學時間在館內閱讀、借閱書籍,民眾下班後可以方便使用,未來圖書館舉辦各式閱讀與藝文活動,「圖書館成為社區居民好鄰居、知識寶地」。佳佐分館面蹟雖僅230平方公尺,但圖書館功能一應俱全,讓圖書館、學校、居民善加利用,創造三贏,並獲得社區民眾及家長好評如潮。[10]


視頻

【你那裡天氣好嗎?沿山樂休閒 萬巒好風光】

【萬巒公所旅遊先鋒團 找回感動讓服務更用心】客家新聞20200728

【林務局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3分鐘影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