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邁拉古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薩邁拉古城伊拉克薩邁拉古城位於巴格達以北130公里的底格里斯河兩岸,從北到南長41.5公里,寬度從4公里到8公里不等。作為強大的伊斯蘭都城的遺址,2007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鑑於伊拉克當時正處戰亂中,同時也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薩邁拉古城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瀕危遺產名錄》,它是強大的伊斯蘭都城的遺址,這個都城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統治了從突尼斯延伸到中亞的阿巴斯帝國的各個省份。它位於巴格達以北130公里的底格里斯河兩岸,從北到南長41.5公里,寬度從4公里到8公里不等。該遺址證明其在建築和藝術方面具有創新性,這種創新性在那裡有所發展,並傳播到伊斯蘭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以外的其他地區。公元9世紀的大清真寺和通天塔,是該遺址眾多的傑出建築奇蹟之一,其中仍有80%有待挖掘。

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伊拉克

伊拉克有悠久的歷史,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700年這裡就出現了城邦國家。連年的戰火和經濟制裁,使人已經很難把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楔形文字和伊拉克這個名稱聯繫起來,仿佛伊拉克只是一個遍地沙漠點綴着幾口油井的國家。兩河文明由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三部分組成,其中巴比倫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為兩河流域文明的典範,而古巴比倫王國則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們都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巴格達(伊拉克首都)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鄉,其科學、哲學和文學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見的。在巴格達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古城遺址,可以了解公元前3000多年強大的巴比倫帝國的風采。它創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築造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以及傳說中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它還首先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實行7日一周制,創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並率先使用陶盤作餐具。

戰爭作為人類社會的極端手段,對於歷史文物古蹟的保護歷來缺乏應有的尊重。自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來,美英等國的轟炸殃及了許許多多的伊拉克古蹟,巴格達城外的泰西封拱門就是一例,這一世界級的文明遺址慘遭毀容,已經岌岌可危。更嚴重的是,在海灣戰爭後,偷盜失去保護的文物成了制裁狀況下的生財之道,各省的博物館都遭洗劫,為躲避轟炸而存放在那裡的珍貴文物和史料被席捲一空。如今,在國際文物走私市場,可以看到難以計數的伊拉克文物在兜售。由此可見,長期戰亂不僅毀了伊拉克的國計民生,也毀了大量人類文明的無價之寶。

薩邁拉古城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約130公里。薩邁拉古城是強大的伊斯蘭都城的遺址,這個都城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統治了從突尼斯延伸到中亞的阿巴斯帝國的各個省份。公元833年,薩邁拉的村落發展為城市。公元836年,穆哈台綏姆哈里發從巴格達遷都至此,建造了漂亮的宮殿和園林,把城市沿底格里斯河擴展至3公里長。9世紀末,都城遷回了巴格達後,薩邁拉從此逐漸衰落,到1300年變成一片廢墟。但是,造型奇特的螺旋塔,依然聳立至今。它是「絲綢之路」上的遺蹟,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遺址證明,其在建築和藝術方面具有創新性,這種創新性在那裡有所發展,並傳播到伊斯蘭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以外的其他地區。這方面,在薩邁拉大清真寺和薩邁拉螺旋金字塔兩座宏偉建築上得到集中體現。建立在底格里斯河畔的薩邁拉大清真寺,為伊斯蘭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穆台瓦基勒拆除舊寺,於公元852年在原址上擴建了至今尚在的薩邁拉大清真寺。「這所大清真寺,花了70萬第納爾才建成,是長方形的,窗子上有繁葉飾的弓架結構,說明這座建築物受到印度的影響。」;伊拉克螺旋塔,或稱薩馬拉螺旋塔、瑪勒維亞塔,位於伊拉克薩馬拉,矗立在巴格達北部125公里的薩馬拉大清真寺廣場之上,是薩馬拉大清真寺的宣禮塔,也是薩馬拉大清真寺中最著名、最壯觀的建築[1],被列為全球十大螺旋樓梯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伊拉克螺旋塔建於公元837年,高約52米,這是一座只有樓梯的建築,通往塔頂的螺旋形坡道旁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該塔是伊拉克阿拔斯王朝(或作阿巴斯王朝)時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儘管只有七層,看上去卻似乎比二十層樓還高。螺旋塔位於薩馬拉大清真寺北面正對着大門的位置,它的軸線與寺院重合,並有坡道與清真寺相連。宣禮塔名為「瑪勒維亞」,意思為「蝸牛殼」。

該塔設計雄渾樸拙,不同凡響,顯露着一種質樸古拙的原始之美,從中可以立刻感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由蘇美爾人建造的觀象台的影子(觀象台是方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以前亞述和新巴比倫時期曾被廣為興建),再現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高塔的風采。直立而高聳的塔體與腳下橫向伸展的寺院產生強烈的對比,使塔體更顯挺拔雄偉。塔身的材料、細部裝飾又和整個清真寺一致,和諧而統一。高和低、平和起、混沌與壯麗、奇偉與規整、互相對比和映襯,使得薩馬拉大清真寺不同凡響、雄奇壯麗,顯示出伊斯蘭教巨大的感召力與凝聚力。也許這種設計也意味着當時哈里發王朝向全世界宣告自己要建立雄偉霸業的野心和抱負。

之所以說伊拉克螺旋塔絕無僅有,是因為世界[2]上大多數清真寺的宣禮塔都是將樓梯修在室內,而惟獨它卻修在塔身外側,盤旋而上,這是沙漠人們幻想通天意識的體現。這座宣禮塔(用以招呼人們祈禱的塔)底層有三百二十八碼長,當年哈里發穆阿台綏姆(阿拔斯王朝第八代哈里發,統治期是833年-842年)每逢周五的穆斯林聚禮日,都要親自乘騎高大的阿拉伯純種馬,沿着蜿蜒的台階飛馳而上直達塔頂,在那裡召喚人們來做禮拜,向他們宣讀《古蘭經》經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