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菲利普·里耶夫

菲利普·里耶夫 Philip Rieff (1922年12月15日 - 2006年7月1日),是美國社會學家和文化評論家。[1]

1921年,他的父母自立陶宛逃出,

1922年,里耶夫在芝加哥出生。

他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因在美軍空軍中的服役而中斷。

1946年,他進行了廣泛的演講。

1950年,在芝加哥大學講授弗洛伊德時,看到一位迷人的17歲學生遲到,坐在一個空位上,仔細聽著。之後,他問她名字,並帶她去吃午餐。她是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他們的激烈交談導致10天後結婚。

1961年至1992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社會學。

2006年7月1日,去世。

目錄

菲利普·里耶夫的魅力[2]

沒有信條就不會有魅力

里耶夫認為,傳統的方法是解決將人格與權威進行協調所感到的困難,這涉及到內部化和強化文化規範。宗教以宗教為核心,以其信條印在我們的內心生活中,並以此將人類從奴役轉移到本能。

然後,魅力主義描述了里夫所說的「高」和「聖恐怖」的恩賜,它把神聖命令的力量深深地安裝在靈魂中,以至於我們可以懷有「自己和世界上的邪惡」的思想。具有超凡魅力的人會以特殊的力量給予這份禮物。

他或她是完全受信條權威支配的人格榜樣和技巧。聖弗朗西斯充滿活力並困擾著中世紀世界,這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原始的天才,而是因為他的內心生活被基督的模彷如此完全地定義,以至於他的身體都帶有污名。

正如里耶夫(Rieff)所寫,「沒有信條就不會有魅力」,生命的恩賜正與抓住我們靈魂的信條的力量成正比。

《治療的勝利》

魅力不會被列為里耶夫最有影響力的書。

起草於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是《治療的勝利》的續集 ,Rieff放棄了該項目。

在他生命的盡頭,他允許以前的學生將手稿編輯成漂亮的形式。結果不均勻。有些章節不完整;其他需要修剪。長篇文章讀起來更像是對自己的解釋性註釋,而不是完成的工作,同樣的條款也一遍又一遍地出現,似乎是在暗示里耶夫知道他必須返回以重組和加深他的分析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人們感到相對缺乏一致的表達能力,這使得他的另一本著作如此令人興奮。但是,菲利普·里耶夫(Philip Rieff)所寫的書並不完美,如今仍然遙遙領先,對於想了解如何融入現代社會理論遺產的基督教知識分子來說, 魅力十足 提供專家指導。

婚姻

第一任妻子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50年代,結婚。[3]

1960年代,離婚。他們育有一個兒子。 大衛·瑞夫(David Rieff)(他母親桑塔格個人日記的作者兼編輯)[4]

第二任妻子

艾莉森·道格拉斯·諾克斯 Alison Douglas Knox(1933年10月21日 -2011年12月12日)是律師,2011年12月12日去世。[5]

著作

1959年,《弗洛伊德:道德主義者的思想》

1966年,《治療的勝利:弗洛伊德之後的信仰運用》。

最後一本書(經過三個十年的間隔)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