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察
華察

原圖鏈接


大明奉訓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
籍貫 南直隸無錫
族裔 漢族
字號 子潛,號鴻山
出生 弘治十年(1497年)六月初六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蕩口
逝世 萬曆二年(1547年)五月二十七日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東亭
墓葬 無錫甘露[1]
出身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著作
  • 《嚴居稿》
  • 《皇華集》

華察(1497年-1574年),明代政治人物子潛鴻山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2]華察即民間小說《三笑姻緣》(俗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華太師」原型。[3][4]

生平

弘治十年(1497)六月六日華察生於無錫蕩口[2]嘉靖五年(1526)二月,華察舉進士,選為庶吉士[5]嘉靖八年(1529),庶吉士業成,以戶部主事身份出督淮糧,盡心理財。[6]事畢,引疾歸養。至次年病癒,起為兵部主事。[7]

嘉靖十八年(1539),受封為正使,賜一品服,與副使薛廷寵等出使朝鮮,後專著《皇華集》記錄出使事。[8]此書對研究明代中朝關係有極大價值。

返國後,因受讒言,華察再次引疾馳歸。三年後,嘉靖二十二年(1543)又出仕,擢翰林侍講學士,主持侍讀學士署院。[9]不久與嚴嵩不合,而第三次疏請乞歸,從此絕志當世,耕耘故里。[10]

軼事

  • 華察出使朝鮮時,朝鮮國王於宴饗席間出對:「皂莢倒垂千錠墨。」一時無人能答,華察即口應云:「芭蕉斜卷一封書。」座皆驚異。[11]
  • 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唐伯虎點秋香」之傳聞,在無錫還有「千日造隆亭,一夜改東亭」的民間故事。謂華察歸鄉後在無錫東亭家族故里寄情園林,大造豪宅,因其為官時廉正剛直,得罪了不少人,遂有人依此向朝廷告以華察欲稱帝,因東亭時名隆亭,在隆亭建豪宅猶言「龍亭」。明嘉靖帝知後派員暗查,而華察亦早已悉知,便製作大量印刻有「東亭」字樣的豆腐乾分送鄉民,欽差見此豆腐乾,以為此地名東亭,隆亭為訛傳,此事遂消,東亭之名亦由此而來。[12]

家族

華氏乃無錫地方望族,世代簪纓。其族源起南齊大孝子華寶。[13]華察即系無錫華氏宗族通四怡隱支十六世傳人,為華幼武次子,原居無錫東亭,後遷蕩口,而盪口華氏家族亦隨之繁衍。近代,數學家華蘅芳、左派漫畫家華君武、實業家華繹之等均為其後人。

現在無錫東亭有華學士牌坊、在蕩口有華氏義莊等遺蹟可尋。

詩作

惠山寺與施子羽話別

看山不覺暝,月出禪林幽。

夜靜見空色,身閒忘去留。

疏鍾隔雲度,殘葉映泉流。

此地欲為別,諸天生暮愁。

注釋

  1. 裴大中(清)等纂,《光緒無錫金匱縣誌》卷十二·冢墓載:「學士華察墓在甘露北蕭塘」。
  2. 2.0 2.1 王世貞(明),〈明故翰林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奉訓大夫華公察墓碑〉載:「公諱察,字子潛,常之無錫人也,葆胄殷宗錫胤公族,其在春秋右師表君臣之訓,迨乎晉季孝子艱不娶之貞,乃後仲息遂昌,厥裔宋氏之始,肇基東亭及明播遷於蕩口……公以弘治丁巳季夏之六日生,卒以萬曆之甲戌仲夏二十七日,春秋七十有八。」,收於焦竑(明)輯,《國朝獻征錄》卷二十三。
  3. 此說源自明人之《涇林雜記》,後馮夢龍曾據此改編為〈唐解元一笑姻緣〉,收於其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六。見董康(清),〈文星現〉考:「秋香事(涇林雜記名桂華),乃無錫所見,唐見秋香,即逸去覓舟隨往,投華學士家……眞偽各半……故不盡核實也。」並隨附簡介華察生平,收于氏著《曲海總目提要》卷二十。
  4. 黃卬(清)輯,《錫金識小錄》卷九載:「世俗競傳唐六如悅華鴻山學士家青衣,因易姓名作傭,身為書童。事本出於小說家續涇林雜記載之,近見詠六如遺事者亦及此,蓋不足信也。」,收於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第四二六號,頁593。
  5. 張廷玉(清)等纂,《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載:「華察,字子潛,無錫人。應埈(按:指屠應埈)同年進士。」
  6. 陳夢雷(清)等纂,《明倫匯編》氏族典·華姓部卷四八九載:「授戶部主事,察盡心經理財賦。」
  7. 王世貞(明),〈華公壽藏記〉,《弇州四部稿》卷六十六。
  8. 無錫圖書館藏,《<皇華集>類編》卷首(清光緒三年刻本)。
  9. 翁大立(明),〈學士華先生傳〉,無錫圖書館藏,《<皇華集>類編》卷首(清光緒三年刻本)。
  10. 錢謙益(明),《列朝詩集小傳》·屠諭德應埈篇載:「……子潛、文升復由郎屬改授館職。未幾,文升病免,而子潛亦被言乞休。此四君進退之大略也。」
  11. 黃卬(清)輯,《錫金識小錄》卷九,收於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第四二六號,頁594。
  12. 黃卬(清)輯,《錫金識小錄》卷九,收於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第四二六號,頁594-595。
  13. 李法章撰,<覺堂華君傳>,載無錫華璧纂修,《華氏通四垠陽晴雲公支宗譜》卷首下(1925年,存裕堂木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