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使用疊詞修飾手法,開創了五代兩宋之後文人詞運用疊字的先河。整首詞描寫了春景,少女,將大自然的美與少女們的美和諧地融為一體。

作品名稱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 創作年代 ;唐五代 作品出處 ;敦煌曲子詞 文學體裁 ;詞 作   者 ;無名氏詞牌名菩薩蠻

目錄

詞牌介紹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着珠寶,頭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髮髻,讓人感覺宛如菩薩,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後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此調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最多。

《菩薩蠻》為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後二句與上片後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前後闋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作品原文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①,雙雙只只鴛鴦語。灼灼野花香②,依依金柳黃③。

盈盈江上女④,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⑤,青青雲粉妝 。

注釋譯文

注釋

①霏霏:形容雨絲細密。韋莊《台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

②灼灼:鮮明貌。《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依依:輕柔貌。《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④盈盈:儀態美好貌。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詩:「對談依赳赳,送客步盈盈。」

⑤皎皎:明亮貌。《古詩十九首》:「迢迢遷牛星,皎皎河漢女。」

譯文

濛濛細雨中,戲游池塘的鴛鴦,成雙捉對,相偎相依,好像在纏綿私語,互訴心曲。池塘邊開滿了繽紛燦爛的野花,散發着陣陣清香;一縷縷金黃的柳絲,在春雨中隨風搖曳,輕輕拂動。一群天真爛漫、體態婀娜、步履輕盈的少女,從坐落江岸的村舍里走來,她們三三兩兩,在春雨初霽的溪邊,歡快地舞着,唱着。那艷麗繽紛的羅衣,隨着舞姿的變幻,閃耀出絢爛的光彩;那脂粉薄敷的面頰,在霞光的映襯下,煥發出如雲般的嬌艷紅潤。

作品鑑賞

上片描寫雨中池塘景色,中心在「雙雙只只鴛鴦語」。起句的霏霏細雨及歇拍的「灼灼野花」、「依依金柳」,全在於烘托那戲游池塘的「雙雙只只鴛鴦」,而上片景物的描寫,目的是映襯下片「盈盈江上女」的美麗。她們體態婀娜,舞姿輕盈;羅衣飄逸,光彩閃耀;面施薄粉,艷若雲霞。在這裡,大自然的美與少女們的美和諧地融為一體,而且相互映發——明媚的春景,把少女們烘托得格外妖嬈;少女們的嬌姿艷態,又為春天增添了無限光彩。上片的繪景,為下片的寫人烘托氣氛,景愈艷則人愈麗。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每句都用疊字開頭,不僅摹景寫人細緻生動,而且聲調抑揚諧婉,極富音樂性。這一借鑑詩歌創作的藝術手法,開了五代兩宋之後文人詞運用疊字的先河。在宋人詞里,句句用疊字與此首相近者,有葛立方的《卜算子》:「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周密《草窗詞評》贊此首《卜算子》「用十八疊字,妙手無痕,堪與李清照《聲聲慢》並絕千古」。其實,「堪與李清照《聲聲慢》並絕千古」的豈只葛氏之《卜算子》,這首《菩薩蠻》每句句頭用疊字,且用得如此貼切自然,亦堪稱千古並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