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菊花 (菊科菊屬宿根草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菊花 (菊科菊屬宿根草本植物)

菊花(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ev):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公元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菊花 外文名 Florists Dendranthema
  • 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日精、女華、延年、隱逸花、家菊
  • 拉丁學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ev
  • 界:植物界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族:春黃菊族
  • 屬:菊屬
  • 種:菊花
  • 同義學名: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 命名者及年代: Ramat.,1792.

形態特徵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

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直徑 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繁殖苗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高0.2-2米,多分枝。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後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生孽芽。 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葉的形態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 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於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成花苞。

花序上着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葯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於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雄蕊退化,雌蕊1枚。

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菊花品種具有極大多樣性,分類工作者們探討菊花的原祖。或認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認為甘菊是原祖,或認為它的原祖是小紅菊,或者開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單。中國科學工作者有的還進行過屬間雜交實驗,在探討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測性和實驗性工作。無論推測和實驗,都是試圖把菊花的來源落實於該屬的某一個或某兩個種上,並且試圖指出,在這些浩瀚的品種中,哪一個品種最為原始,即是說,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種。

可以肯定,菊花的來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單元起源。菊花是異花受粉植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的辦法,來獲取菊花的新性狀,並通過返交、互交等有性過程來獲得新性狀的分離。

這樣如此返復的遺傳重組合和性狀的分離,新性狀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工雜交和隨機的自然選擇都可以同時出現或交替發生。但是,去劣擇優的人工選擇過程,卻永遠起着主導作用。菊花染色體極其有限。僅記錄到菊花是6倍體,2n=54。菊花新品種產生的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是體細胞的突變(芽變),用固定芽變的辦法來獲得新品種。

野菊(原種):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長或短匍匐莖。莖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較多。基生葉和下部葉花期脫落。

中部莖葉卵形、長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羽狀半裂、淺裂或分裂不明顯而邊緣有淺鋸齒。葉柄柄基無耳或有分裂的葉耳。兩面同色或幾同色,淡綠色。頭狀花序直徑1.5-2.5厘米,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圓錐花序或少數在莖頂排成傘房花序。總苞片約5層,外層卵形或卵狀三角形,中層卵形,內層長橢圓形,長11毫米。全部苞片邊緣白色或褐色寬膜質,頂端鈍或圓。舌狀花黃色,頂端全緣或2-3齒。瘦果長1.5-1.8毫米。花期6-11月。

甘菊(原種):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莖。莖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僅上部傘房狀花序分枝。基部和下部葉花期脫落。中部莖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二回羽狀分裂。全部葉兩面同色或幾同色。柄基有分裂的葉耳或無耳。頭狀花序通常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或稍緊密的復傘房花序。總苞碟形,總苞片約5層。

中內層卵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部苞片頂端圓形,邊緣白色或淺褐色膜質。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端全緣或2-3個不明顯的齒裂。瘦果長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小紅菊(原種):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狀莖。莖直立或基部彎曲,自基部或中部分枝,但通常僅在莖頂有傘房狀花序分枝。中部莖葉腎形、半圓形、近圓形或寬卵形,通常3-5掌狀或掌式羽狀淺裂或半裂,全部裂片邊緣鈍齒、尖齒或芒狀尖齒。根生葉及下部莖葉與莖中部葉同形,但較小;頭狀花序少數(約3個)至多數(約12個)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傘房花序,少有頭狀花序單生莖端的。總苞碟形,;總苞片4-5層。全部苞片邊緣白色或褐色膜質。舌狀花白色、粉紅色或紫色,舌片長頂端2-3齒裂。瘦果長2毫米,頂端斜截,下部收窄,4-6條脈棱。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地理分布

菊花遍布中國各城鎮與農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島、天津、開封、武漢、成都、長沙、湘潭、西安、瀋陽、廣州、中山市小欖鎮等為盛。 8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被推崇為日本國徽的圖樣。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

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1]

參考文獻

  1. 花中隱士——菊花,花語話花,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