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菊花的傳說故事
藥中聖賢
菊花三千多觀賞,入藥白滁貢和杭。
懷川祁歸白菊類,白菊亳州可稱王。
滁菊品質在上乘,歙縣均是貢菊鄉。
瘡瘍腫毒野菊用,杭菊可分白與黃。
疏清明目均神效,延壽耐老久服強。
名人雅士借抒懷,傳世絕作參菊香。
栽培簡史
菊花居十大名花第三,原產黃河流域,漢代才廣泛移植,唐代品種漸多,宋代發展用盆栽,清代盛行菊藝之風。現在已經超過3000多種,成為中外花卉奇觀。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展開,橫疏四曳,葉柔絨翠,深秋開花,花色艷麗,或白、或黃、或金黃、或粉紅、或墨綠;姿態各異,或倚、或傾、或仰、或俯,或端莊淡雅,或雍容華麗,或瀟灑自如,給人以美感。那麼它的故鄉何處?誰是育菊第一人?根據南北朝時史學家范曄所著的《後漢郡國志》注引的《荊州記》一書說:「南陽酈縣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極甘馨。谷中有三十家,不復穿井,即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三十,中壽百餘,七十者猶以為夭。漢司空王暢,太傅袁隗嘗為南陽縣令,月送三十餘石,飲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廣久患風贏。恆吸飲此水,疾遂愈。此菊莖短葩大,食之甘美,異於余菊。廣又收其實,種之京師,遂處處傳種之。」由此可知,菊花的故鄉應為南陽酈縣菊水,今河南內鄉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漢太尉胡廣,字伯始,南陽華容(今湖北監利北)人,官至太傅,為人謙和,熟悉典章,當時人有「天下中庸胡公」的諺語,他把野生菊花引種京師(今河南洛陽市),然後廣傳各地。應該說這是胡廣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堪稱中國育菊第一人。
1104年宋代劉蒙泉的《菊譜》記錄26種菊,1186年南宋范大成的《范村菊譜》記錄36種,1213年沈鏡<;菊名譜》記錄58種,1242年史鑄《百菊集譜》記錄160種,元代楊維楨《黃華傳》有163種,1630年明代王豪的《群芳譜》有274種,1708年劉浩《廣群芳譜》有記載,1718年陸廷燦《藝菊志》亦有記載,1803年計楠《菊說》是論菊的名著。
10世紀前後,菊花經朝鮮傳人日本,16世紀末傳到歐洲,19世紀傳到美洲。現在菊有3000多種,開遍全球,而且一年四季常開了。
菊花品種主要有[白菊]]、滁菊、貢菊、杭菊,白菊主產安徽毫縣(毫菊),品種最佳,河南懷菊、四川川菊、河北祁菊也屬於白菊;滁菊主產安徽滁縣,品質上乘;貢菊主產安徽歙縣,又稱徽菊;浙江德清產的德菊也屬於貢菊;杭菊分白菊(白茶菊)、黃菊(黃甘菊),均產浙江桐鄉。四菊均是藥用之佳品,享譽全世界。
傳說故事
宋朝蘇軾號東坡,才氣橫溢,文章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詩詞,工書畫,落筆千言,不假思索,恃才傲物,一生屢受打擊。王安石作宰相,東坡屬於門下。因"字說"得罪安石,由翰林學士貶為湖州刺史。三年任滿,回京朝見。往謁安石,適逢外出未歸。東坡坐在書房,見端硯下壓一詩箋,中有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東坡見詩大笑,自思:黃花是指菊花,因晉陶淵明愛菊,頗為文人所重。開於深秋,其性頗強,敢與秋霜相抗,最能耐久,雖老而枯乾,終不落瓣。王安石的詩"吹落黃花滿地金"簡直是胡說八道。一時詩興大發,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因久候安石不歸,就回到寓所。晚間王安石回來,看見續詩,聽家人說蘇東坡寫的。安石大怒,把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東坡只得忍氣吞聲地去赴任。東坡任團練副使,頗為清閒,與名士陳季常為友,終日遊山玩水,飲酒賦詩。秋天到了,黃菊盛開。一天季常來訪,東坡約季常同往花園賞菊,見黃花紛紛落地,真似鋪金一樣,大驚失色。季常問明原故,笑道:"花木各地不同,黃州的菊花是經秋風而落瓣的,"東坡方知安石為了東坡續詩笑他,特意把他貶到黃州叫他看看"吹落黃花滿地金"。[1]
名人詠菊
早在春秋時的《爾雅》中就有菊的記載。《禮記·;月令》云:「季秋三月,鞠有黃華,」鞠是菊的古字。
屈原《離騷》云: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東晉陶淵明詩云: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唐代李商隱詩云:
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黃。
唐代李白詩云:
手持一枝菊,調笑三千石。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若菲。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金花。
唐代杜甫詩云:
愁眼看霜露,寒城白菊花。
唐代元稹《菊花》詩云: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無他花。
唐代孟浩然詩云:
待到重陽月,還來就菊花。
唐代白居易詩云:
滿園黃菊鬱金香,中有孤叢色似霜。
唐末黃巢《賦菊》云: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詩云:
九月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藉助茶香。
宋代蘇軾詩云:
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
便有佳句配黃菊,應緣霜後更無花。
宋代蘇軾又詩云: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宋代王安石詩云: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宋代陸游詩云:
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
高情守幽貞,大節凜介剛。
乃知淵名意,不為泛酒觴。
折嗅三嘆息,歲晚彌芬芳。
宋代鄭所南詩云: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從落葉北風中。
宋詩云:
妍暖春風盪物華,初回午夢頗思茶。
難尋北苑浮香雪,且就東籬桔嫩芽。
宋代洪景嚴詩云:
築台結閣兩爭華,便覺流涎滿曲豐。
戶小難禁竹葉酒,睡多須借菊花茶。
宋代司馬光《野菊花贊》云:
野菊未嘗種,秋花何處來。
羞隨眾草後,故犯早霜開。
寒蝶舞不去,夜蛩吟更哀。
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情懷。
宋代李清照詞: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明代高啟詩云:
秋色蒼茫人慾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鍾會詩云:
園華高懸,准天極也。
純黃不雜,后土色也。
早植晚登,君子德也。
冒霜吐穎,象勁直也。
杯中體輕,神仙食也。
清代蒲松齡詩云:
籬菊破天荒,秋花五月黃。
山中無曆日,疑已過重陽。
清代鄭板橋詩云:
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數霜鬢變烏鴉。
無名氏《萬壽菊贊》云:
案頭置盆萬壽菊,碧葉蔥嫩形色奇。
可貴金黃花常艷,詩人無復立東筲。
民謠:
菊花二奪一撮茶,清心明目有壽加。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第三十八回:探春發起,寶玉和眾姐妹響應,於大觀園內建起了詩社。菊花詩的命題是寶釵和湘雲擬就的,共十二個題目,如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殘菊。這十二首菊花詩,寶玉、寶釵、探春各寫兩首,黛玉、湘雲各寫三首。最後結果,「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這三首都是黛玉寫的。其奪魁原因是題新、意新及糅合了自己獨具魅力的個性、氣質、品行與身世。她把千古高風的菊花作為知己,「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以傾訴衷腸,寄託自己幽怨寂寞,無人可解的「滿紙夙願」。菊花在色、香、形、韻中達到絕頂,而曹雪芹讓黛玉奪魁,使詠物的「品質」暗合詠它的人物,只有黛玉的身世和氣質與菊花更為貼和,所以才能更充分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