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蓮花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蓮花洞龍門石窟內的洞窟之一,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頂刻有一朵巨大的蓮花而得名,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上陽宮觀風殿頂部藻井都是依據此蓮花設計而成。

蓮花洞內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遊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的形象[1] 。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頭部早年被盜,現存法國吉美博物館

蓮花洞擁有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於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緻,栩栩如生。

中文名:蓮花洞

所屬景區:龍門石窟

製造時間:北魏孝昌年間

名字由來:窟頂刻有一朵巨大的蓮花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8:00-17:00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河南省洛陽市

開鑿方法

蓮花洞利用天然溶洞開鑿洞窟也是龍門石窟的一種,這種方法省時省力,見效快。

開鑿時間

蓮花洞開鑿於北魏晚期。

名稱由來

蓮花洞因窟頂浮雕有一朵美麗的大蓮花而得名。

洞內布局

蓮花洞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為釋迦牟尼率二弟子遊說講經之像,大弟子迦葉手握錫杖,身着厚重寬大的袈裟,似經過艱辛歲月的長途跋涉。 左右菩薩頭戴蓮花寶冠,姿態優美。

主尊釋迦牟尼像,高5.10米,與其它佛像不同的是,佛像為立像,身着袈裟,似為釋迦牟尼佛不遠萬里,一路風塵,從遙遠的印度來到中國弘傳佛教。

兩側淺浮雕眾位弟子,迦葉、阿難隨侍左右,亦步亦趨,迦葉手執錫杖(惜頭面部已被盜去),阿難致禮肅立。菩薩像清秀華麗,仿佛顯現着佛陀世界的莊嚴和繁榮。

在洞窟兩壁刻滿了大大小小的佛龕,布局或層次分明,或錯落有致,龕額構圖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瓔珞、帷幕、流蘇,還有雲紋、卷草紋、幾何紋以及蓮花、寶相花等,精雕細刻,變化多端。

南壁上方有高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細,造型生動。下層第二龕內有兩幅精美的佛傳故事,上有飛天起舞。

窟外門楣處刻有火焰紋,中刻一獸形鋪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巡按河南等處監察御史趙岩題「伊厥」二字。

圍繞蓮花,還有6個手捧果品、迎風飛翔的大型飛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動傳神,而天衣、雲彩隨着天女的舞動,如隨着音樂的旋律在翻飛,飄揚,使整個藻井一改以前的寧靜幽深,而變得靈動起來。

精美的雕像,諸如佛、弟子、菩薩、力士、飛天、聖僧、供養人等,林林總總,美不勝收,徜徉其間,倍覺佛國景象。

價值影響

蓮花洞穹窿頂上,雕有一朵碩大精美的蓮花,高浮雕的手法使3米有餘的蓮花在洞內更顯醒目。窟頂的蓮花,美央絕倫,生動逼真,精細繁縟的文飾雕刻使整個洞窟充滿典雅、祥和的氣氛。佛教石窟窟頂藻井多是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精美的蓮花雕刻在石窟中還是罕見的。

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就是依據此蓮花設計而成。

上陽宮正殿觀風殿,一樓為無柱大廳,頂高最高可達15米,頂部的藻井乃是依據龍門石窟蓮花洞頂建造而成,四周再加以寶象紋、卷草紋和飛天彩繪,生動地再現了盛唐繁榮昌盛的氣象。

地理位置

蓮花洞又名伊闕洞,在洛陽市龍門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