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草庵 |
---|
|
草庵位於福建泉州晉江市華表山南麓蘇內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庵為草構,故名「草庵」,元朝才修建石構建築。
草庵是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遺址, 摩尼教又名「明教」, 草庵內摩尼光佛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可見它在世界歷史上珍稀價值。
中國唯一摩尼教遺址
草庵寺建在一高臺上,後依靠花崗岩巨石壁上。寺內正壁天然石上,雕鑿圓形佛圖,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於西元1339年。光佛高1.52米,寬0.83米。其石為白色花崗岩,佛像臉部則呈綠色,手部呈粉紅色,服飾呈灰白色,天造地設。佛像長髮披肩,臉方眉彎,耳大垂肩,頷下兩撮長須下垂。身著廣袖僧衣,無扣,有襟結下垂作蝶形,雙手疊放在盤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線狀佛光,世稱「摩尼光佛」。[2]
上世紀20, 30年代修建
1923年,佛教僧人瑞意和廣空法師籌資修復草庵摩尼光佛殿堂。1932年,在殿堂東建成「意空樓」。按照《摩尼光佛法儀略》中《寺宇儀》規定,摩尼教寺院只能建經圖堂一,齋講堂一,禮懺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這五堂為法眾共居,精修善業。
法國學者伯希和認為,這五堂的用途是:經圖堂用於儲藏經典和圖像,齋講堂用於吃齋講道,禮懺堂用於禮拜懺悔,教授堂用於教授宗教,病僧堂用於居住病僧。
1938年,在重建後的草庵殿堂大門石柱上,廣空法師題刻楹聯:「皆得妙法究竟清淨,廣度一切猶如橋樑。」
近代高僧弘一法師集《華嚴經》句題聯:「廣大寂靜三摩地,清淨光明遍照尊。」 關於草庵的創建年代,弘一法師撰書《重興草庵記》雲:「草庵肇興,蓋在宋代,逮及明初,輪奐盡美。」弘一法師認為草庵肇興於宋代,當有所本。
在草庵遺址前方的20米處,曾經出土一塊宋代完整的黑釉碗,碗內陰刻有「明教會」三字, 這是當時泉州明教會活動情況的重要發現。 宋末元初時燒制這種黑釉碗,說明羅山草庵摩尼教遺址的文字記載與黑釉「明教會」的瓷碗相印證。
摩尼教傳入中國
摩尼教於西元3世紀中葉在波斯創立, 約西元6—7世紀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新疆,後由新疆傳入唐朝長安。西元9世紀,唐武宗廢佛運動,摩尼教也受嚴禁和打擊,法師逃避民間秘密傳教,其教義與佛教、道教相融合,改稱明教。
摩尼教徒認為要改變現狀必須通過鬥爭的手段來實現,所以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統治者的壓制和打擊,他們以秘密的方式進行傳播。西元9世紀,隨著泉州海外貿易的興盛,摩尼教從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泉州,摩尼教徒選擇羅山華表山麓建立寺廟,因寺廟最先為草構,得名草庵,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339年,泉州明教徒在華表山改草庵為石室、雕刻摩尼光佛,與泉州佛教、道教、民間信仰進一步融合,開始有偶像崇拜。
14世紀,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定天下,以三教範民」。以明教上逼國號,擯其徒,毀其宮。摩尼教再次轉入秘密活動,從此走向衰亡。15世紀,草庵住山還在庵前的崖壁上,刻摩尼教「四位一體」的「勸念」石刻,說明草庵仍有明教活動。16世紀,明教與民間信仰結合成為村落埔境神,繼續在草庵周邊傳播。
草庵再度受世界注目
1933年、1935年、1937年,近代高僧弘一法師3次住錫草庵,其間,為重興的草庵石室大門、金柱等撰書4副對聯,並留下了一方《重興草庵記》。
1987年8月,在瑞典召開的「摩尼教國際研究大會」上,這一尊塑像更是被確定為大會會徽。[3]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沿途考察了15個國家和地區,在1992年的二月份來到了泉州草庵,他們認爲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發現,是這次考察最重大的發現,具有世界性和歷史性的意義。[4]
1998年日本「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也來到草庵考察,專家學者認為,摩尼光佛是世界上惟一的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遺蹟。[5]
著名作家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就著有明教傳奇故事,2004年11月第一次來到草庵,金庸先生說:《倚天屠龍記》中多次提到明教,許多讀者還不相信有明教呢! 草庵的存在正好說明明教不是我杜撰的。 金庸還在紀念冊題下了「熊熊尊火,光明之神」八個字。
視頻
參考來源
- ↑ 草庵摩尼教寺——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蹟. 新華網. 2015-11-13 [2022-05-29].
- ↑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博雅旅遊網. [2022-05-27].
-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世界僅此一尊. 泉州網. 2021-05-20 [2022-05-29].
- ↑ 草庵:見證一座城的開放與包容. 晉江市人民政府. 2021-08-02 [2022-05-29].
- ↑ 日行記丨泉州草庵寺·世界現存唯一摩尼教寺廟遺址. 每日頭條. 2018-08-10 [202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