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諾森三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英諾森三世(約1161年-1216年),外文名:Innocens III,本名塞尼伯爵羅塔里奧(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他於1198年1月8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2月22日即位至1216年7月16日為止。

主教是天主教會和東正教[1]的高級神職人員。主教(英文bishop)此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 由上往下」及「skopos 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來源於羅馬天主教。主教職位在神父之上,通常是一個地區教會[2]的首領。新教聖公會等宗派也沿用這個名稱。

人物簡介

英諾森三世在位的時候,中世紀的聖座權威與影響到達登峰造極的狀態。而英諾森三世他完成增加教宗權力的最後工作,在其工作及改革以後,聖座的結構堅固不搖,直到十三世紀的盡頭。

英諾森三世出身羅馬貴族門閥,深研各種法律,經過教會法與羅馬法的多重訓練,精通辯論,再加上神學的造就,後來出任樞機。擔任教宗之後,處理了當時的宗教與現世問題。他擅長把抽象的觀念用在具體情況上,集合中世紀當時所進展一切有利的傾向,轉化成為聖座大而統一的組織,其組織使教宗有普遍的權力。英諾森三世擅長外交的手腕,使整個基督教世界裡將聖座的權威發揮到出人意表的程度。他決意要把教宗國在意大利建成一個強大國家,世俗君主不能隨便使用經濟力量來逼迫羅馬教會就範。

英諾森三世的觀念是深信教宗是基督的代理人,也是聖彼得的繼承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所以教宗能操掌僧、俗兩界的權力,故可以隨意廢立世俗的君主,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幼年即被英諾森三世監護,並在英諾森三世的扶持下登基。同時英諾森三世設立教宗欽差的總機關,完全歸屬教宗管轄。

英諾森三世曾勸誘法國國王發動十字軍(1208-1213)去攻擊阿爾比派。在十字軍運動上,原來赦免的法則是「只有親自參加十字軍運動的人,得免除犯罪的刑罰」,但英諾森三世應許那些送軍人到戰場上去的人,也能得完全赦免。

英諾森三世在晚年1215年召開第四次拉特蘭會議,這是第12屆大公會議,也是整個中世紀規模最大的宗教會議,這會議成為他任職的頂峰。這次的大公會議象徵教廷權力已經完全支配拉丁基督教界的每個層面。並且,修士與教宗對社會的領導地位在會議中重新再得到得到肯定。英諾森三世還扶持了標榜清貧的托缽修士,主要派別有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他還加強異端裁判所,並命多明我會士主持。

英諾森三世統治時期是教皇權勢的鼎盛時代,教廷勢力在當時的歐洲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