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國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英國管木管樂器,屬於雙簧管體系中的一種變種。它的前身極有可能是從古式狩獵雙簧管發展而成,18世紀前期,有人嘗試在狩獵雙簧管的底部加上一個狀的喇叭口,便成為了現代英國管的雛型。

英國管即F調雙簧管、中音雙簧管,比雙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雙簧管濃郁而蒼涼。如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主題[1]讓·西貝柳斯的交響詩《圖奧內拉的天鵝》都是以英國管來演奏。英國管不是管弦樂隊的基本樂器,只在表現特定情景時才用。

近似雙簧管,有憂鬱、夢幻且含蓄的情調。

歷史

英國管並非源自英國,而是源自1720年的西里西亞,原來有「天使管」(Engellisches Horn)的稱呼,但是「Engellisch」在當時也有「English」的意思,所以「天使管」一稱變成了「英國管」(English horn)。

外形及音色

現今的英國管大約長101.6厘米,管嘴成弧形插入管身;喇叭口為形,中部隆起。音質柔和、圓潤,比雙簧管更幽暗並帶有鼻音,音色比雙簧管低沉、含蓄,鼻音較重,缺少雙簧管歡愉、甜美的人格化音色,卻有着田園、回憶、夢幻的色彩

演奏方法及記譜方法

鍵的數量、指法和發聲原理,都跟雙簧管相同,卻比雙簧管低五度,樂譜所標示的音比實際的音高1個五度。英國管的音域由E3到A5,最高可達至C6。

作為移調樂器,英國管使用高音譜號,但到20世紀中期起,部分作曲家如浦羅哥菲夫開始使用實音記譜來撰寫總譜時,英國管往往改用中音譜號,以避免低音區域要在五線譜上大量加上附加線(Ledger lines)。不過在分譜中則仍然保留使用高音譜號。

含有英國管獨奏的樂曲

最早把英國管應用在管弦樂團的樂曲,是海頓於1764年創作的第22號交響曲(別名《哲學家》)。他將慣常使用的兩支雙簧管都換成英國管。直至1827年貝里尼的歌劇《海盜》(Il Pirata),和1829年羅西尼的歌劇《威廉·泰爾》才再次出現。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2]、《哈萊爾在意大利》、《羅馬嘉年華序曲》、《安魂曲》、清唱劇《基督的童年》等加入英國管後,才令英國管為人熟悉。

視頻

英國管 相關視頻

英國管普及知識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