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倫一瞥(里爾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英倫一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英倫一瞥》中國當代作家裡爾克的散文。

作品欣賞

英倫一瞥

老舍先生從1924年秋天到1929年夏天,擔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師。他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客觀地評價了東方學院中的教師和學生。

這裡的教師與絕大多數英國人一樣,具有褊狹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偏見,「他們的教授必須是英國人,不管學問怎樣」,「設若英國人願意,他們很可以用較低的薪水去到德法等國聘請較好的教授,可是他們不肯」。同時,他們開設課程也很功利,「這裡所謂的重要與不重要,是多少與英國的政治、軍事、商業等相關聯的」,而所收的學生也講求利益最大化,來者不拒,「到這裡來的學生,幾乎沒有任何的限制」,「只要交上學費,便能入學」。

東方學院的學生對自己的課程有很大的主動性,學生要學什麼,教師就得教什麼,「來者不拒,一人一班,完全聽學生的」,「教授與兩個講師便一天忙到晚了。」一個英國醫生要求學中國醫學,雖然教授也不甚了解,可還是敷衍了一個學期。這種針對學生需求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深得老舍的欽佩。

其中,老舍着墨最多的是兩類人,一類是軍人,一類是銀行里的練習生。從軍人學習外文的態度,可見英國人自強的品質。他們差不多都是世家出身,很有規矩,而且很用功。一個才二十三歲的年輕軍官,已通過四種語言的初級考試,令老舍在吃驚之餘感嘆:「想打倒帝國主義麼,啊,得先充實自己的學問與知識,否則喊啞了嗓子只有自己難受而已。」老舍看到了英國國民性的積極之處,希望能夠給中國以借鑑,愛國之情蘊含其中。

與此相對,「最壞的學生是銀行的練習生們」,他們「來到這個學院預備資格,不是預備言語,所以不好好地學習」,更致命的是,他們懷着自傲和褊狹的愛國情緒,「他們也看不起教員,特別是外國教員」。老舍在此大加撻伐,「沒有比英國中等人家的二十上下歲的少年再討厭的了,他們有英國人一切的討厭,而英國人所有的好處他們還沒有[[學到]」。其實,也有作為一個弱國留學生被壓抑的抗爭。

老舍利用東方學院圖書館的清靜,完成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小說。每每念到那裡的老師和學生,那裡清靜的圖書館,老舍就希望有機會再去倫敦。可見,倫敦,在老舍眼裡,也不僅僅是灰色。

[1]

作者簡介

里爾克,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