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芸金桿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芸金桿菌最初從德國蘇芸金(Thuringen)地區一個麵粉廠死亡的地中海粉螟中分離出的、對昆蟲有致病性的芽孢桿菌,1915年正式定為此名。現以鞭毛抗原的血清學反應為主要依據,參照生理生化反應的不同,將蘇芸金桿菌分為22個血清型,30個變種。

此菌在芽孢形成期,在細胞內可同時形成一個蛋白質晶體,稱為伴孢晶體。晶體的着色性能與其他細胞物質相似,在與芽孢相對的一側菌體中形成,很易與芽孢分開。晶體形狀多為菱形或方形,當培養基中動物性蛋白質豐富時,可形成大而典型的晶體。在幼蟲腸道中,當晶體被腸道中的酶作用後,釋放出毒素。其主要成分是一種小分子多肽,稱為δ-內毒素,可使昆蟲腸道麻痹、穿孔而致死。蛋白質晶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分解釋放毒素,對糜蛋白酶、胰蛋白酶不敏感,故對人畜無毒。實驗室培養經多次傳代後可失去形成晶體的能力。蘇芸金桿菌製劑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微生物殺蟲劑,用於防治農林業害蟲、衛生害蟲和倉庫害蟲,均可取得滿意的防治效果。許多國家均有此種菌劑的生產,我國也有較大規模的生產。[1]

蘇雲金桿菌又叫BT。這種殺蟲劑是一種細菌殺蟲劑。蘇雲金桿菌這種殺蟲劑可以產生兩大類毒素,即內毒素和外毒素,其實內毒素是重要的,這種毒素作用非常迅速,外毒素作用比較緩慢。原材料是一種黃褐色固體,屬於好氣性蠟狀芽孢桿菌群,這種東西可以產生晶體, 這種毒素對人和動物都是有毒性的。而作物沒有藥害。

蘇雲金桿菌對害蟲的很強的毒殺能力,可用於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甘薯天蛾煙青等多種害蟲。這種殺蟲劑可以進行噴霧、也可以製成顆粒劑等使用。同時也可以在菌液中加少量化學農藥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

1.防治棉花害蟲:防治棉鈴蟲、小造橋蟲等,每畝可濕性粉劑150-200克,對水40-60公斤進行噴霧。

2.防治蔬菜害蟲: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每畝用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對水50-70公斤噴霧。

3.防治玉米螟:每畝用可濕性粉劑150-200元,拌細沙土3-5公斤,拌均勻撒於心葉內。

4.死蟲再利用:將被本藥毒死發黑變爛的蟲體,在水中揉搓,每50元蟲洗液加水50-100公斤噴霧,對多種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