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果山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果山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花果山街道

所屬地區: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

花果山街道,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為江蘇百家名鎮之一。街道面積33平方公里,1.5萬餘人(2011年)。 花果山街道,西距市政府所在地3.5公里,東臨連雲港港口20公里,離民航連雲港機場30公里,寧連一級公路、新墟一級公路、隴海鐵路縱橫境內。 2011年,街道共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6億元。 2014年底,街道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億元,稅收總收入3.8億元。

 [1]

地理環境

花果山街道,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面積33平方公里。 西距市政府所在地新浦3.5公里,東臨連雲港港口20公里,離民航連雲港機場30公里,寧連一級公路、新墟一級公路、隴海鐵路縱橫境內。

地質地貌

花果山街道地質基礎是前震旦紀變質岩。岩石的形成過程至少在19億年前就已經開始,那時地殼運動頻繁,並伴有火山噴發,形成一系列的海相沉積物、火山溶岩和火山碎屑物。這些物質形成岩層以後,又發生了變質用,在變質過程中,有的岩體還受晚期岩漿活動的影響,其中注入了富含鈉質的熱液,於是就產生了如今雲台山的變質岩、片岩、片麻岩、花崗岩及混合花崗岩等岩石。 在漫長的地質過程中,還有一些以泥沙質為主夾有碳酸鹽、磷酸鹽的淺海沉積物。在這些含磷地層形成以後,其上又形成了厚厚的泥沙質岩石。由於變質作用,使它具有明顯的晶粒及片理構造,結晶為細粒磷灰岩及雲母磷灰岩礦層。在震旦紀初期受呂梁運動的影響,地殼褶皺上升,以後即進入了漫長的侵蝕時期的風化作用,海水時進時退,以及山崩地震,使堅硬的岩石形成山峰,鬆軟的岩石侵蝕為低丘和廣谷,因此山體的形成,可歸納為沉積—變質—隆起—侵蝕這樣的一個地質過程。 花果山街道的地貌形成與變態,是受岩石性質、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強度與形成決定,全境山地海拔一般為300~600米,比較陡峭,受斷裂活動的影響,是東南向與西北向的節理。有大塊岩體崩塌,形成陡壁,又因岩石比較堅硬,受縱橫節理切割,山脊高低不一。 地貌從形態上看,東連雲台山大小山嶺,西臨鹽河。從地表由西界東延,逐漸升高,依次形成山下平原—微斜平地—山根坡地。

自然氣候

花果山街道屬海洋性濕潤氣候,因靠近海岸,受陸地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的特點。由於逐年之間季風有強有弱,來臨或早或遲,造成氣候年際變化較大,雨量不均和溫度的反常現象。 花果山街道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501.4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6%,1952年最少為2099.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1959年最高為2900.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5%。各月份分布中以5,6月份日照時數最長,計達248.4小時,2月份最少,平均為170.4小時,1月份平均為190.1小時,4月份平均為234.4小時,7月份平均為214.7小時,10月份平均為211.2小時。年太陽能幅射總量平均為122.2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為6.2千卡/平方厘米,5月份最多為14千卡/平方厘米。 花果山街道,平均氣溫為14℃,1月份最低,平均為-0.2℃,8月份最高,平均為26.73℃。全年低於-8℃的平均為13.1天,極端最低氣溫為-18.1℃,發生於1969年2月5日。平均日較差為9.31℃。3-5月份日較差最大。年極端最高氣溫多出現於6-8月。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花果山街道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平均年降水量為936.6毫米,但年降水量變化較大,多雨年降水量多達1321.3毫米,乾旱年降水量僅有494.5毫米。四季的降水量分布不均,以夏季降水量偏多,冬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4.6%。每年降水產生的徑流損失很大,大村水庫攔蓄能力為750萬立方米,小水庫可攔水50.7萬立方米,各農田圩溝的蓄水為16萬立方米,合計年蓄水量為816.7萬立方米,大部分雨水流入大海。 花果山優質礦泉水在1981年被開發利用。另外還有各村各戶的泉、井水,使豐富的地下水直接為日常生活服務。

人口統計

1998年,在冊總人口為16056人,其中男性8307人,占總人口的51.74%;女性7749。占總人口的48.26%。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的比例為107.2:100,比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的104.45:100,男性上升2.75%。從街道性別比情況看,男多女少懸殊仍有發展趨勢。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4人。家庭人口平均每戶2.8人。1998年出生人口為128人(男80人,女48人),出生率為7.97%;死亡91人(男54人,女37人),死亡率為5.66%;自然增加37人,增長率為2.3%。1998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2人;1998年死亡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17人。 人口民族全為漢族。1998年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58人。新中國成立後,人口增長較快。1950~1990年,共增人口10211人,年均遞增255.28人。1990~1998年增長較慢,只增103人,年均遞增12.88人。戶均人口減少,1998年底為28人,比1948年減少0.84人,比1990年減少1.15人。 2011年,人口1.5萬餘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