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芬芳時光(孟淑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芬芳時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芬芳時光》中國當代作家孟淑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芬芳時光

窗外又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

祁連山草原的冬天來得格外早,十月中下旬就進入了冬天。原野里收割完的莊稼地空蕩蕩的更顯得荒涼遼闊。時值小寒,天氣更是寒冷。曠野里枯草連天,北風嗚嗚呼嘯寒風刺骨,白與枯黃是漫長冬天的主色調。

窗外白雪茫茫哈氣如白煙,室內卻暖意融融。暖氣隔離了室外的寒氣,陽台上花木蓬勃春意盎然一如春天。

向來喜歡綠色喜歡花,更喜歡艷麗的花草給我的心情愉悅。

想起那次與好友搭伴驅車去逛市裡的花市,在滿目翠色的奼紫嫣紅中,我深深喜歡上了那高雅的開着朵朵白花香味濃郁的桅子花、花朵灼灼的杜鵑花,還有開滿小白花有着舒心香氣的茉莉花。生活在荒涼之地見慣了平常花草的我眼前一亮滿心歡喜,認定那是我看到的最美最好看的花,心心念念一定要買。我不顧好友的婉勸花了不菲的價格買了這些深愛的花回家。

我欣喜滿滿傾心呵護,那枝幹挺立叢叢碧綠中的美麗花朵讓我一天能看上好幾次,越看越喜歡。那知南方花卉嬌氣,對溫度、濕度要求高;祁連山地區的寒冷和乾燥讓它們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相繼葉枯花落。這讓喜歡花的我倍受失望與惋惜,費心費力到頭來是一場空。心痛之餘我知道這些名貴的花沒有經驗和相當適宜的環境,光憑喜歡是養不活的。算了吧!我安慰着自己,不就幾盆花嘛,沒什麼大不了的,以後再不養這些難伺候的花了。這裡是高原它們適應不了,原本已委屈了它們。那以後還是好好接着養我以前的那些花木吧。

蟹爪蓮、君子蘭、紫羅蘭,花開粉、白、紅的繡球、大葉海棠、肥厚多刺的仙人掌、紅掌;這十多盆花木在我的呵護下盆盆茂盛,它們在溫暖的室內忘了時令,你綻我艷趕趟兒似地競相開放。

最先開放的是君子蘭。兩邊十凢片厚實平整的葉片中間長長的柱頭上綻出一朵小碗大的橙黃色的、由幾十個喇叭狀的小花聚生的鮮艷美麗的大花朵。接着,大葉海棠枝葉間吐出一嘟嚕、一嘟嚕如串串精美桃紅色小荷包一樣的花串。紅色、白色、粉色的繡球花在綠葉間爭奇鬥豔、笑意盈盈。紫羅蘭茂密硬挺的紫的發亮的莢莖中開出了細碎的嬌嫩艷麗的粉紫色朵朵三瓣瓣可愛的小花花,早開夜合,常開不敗。

外出三天回家後,我發現那盆大號瓷花盆裡的蟹爪蓮開花了,開了許多花。那些小巧的花朵紅色中略帶些淡紫;三層花瓣,朵朵如複式的風鈴,在一片片狹長偏平或三棱狀的厚實肉質的葉片上前後上下懸掛着,紅紅火火擠擠挨挨如一片粉雲。細細看葉片上還綻出許多米粒大、青稞粒大小的許多花蕾。這盆燦爛艷麗的花讓人心中充滿喜悅,家裡一下子也顯得生機盎然,充滿的氣息。

碧玉是觀葉植物。肥厚圓潤的葉片油綠鮮亮,枝幹上不斷綻出針狀的嫩黃色的小葉;又在不經意間慢慢舒張開散。仙人掌肥厚多刺的葉面、葉頂、邊緣不斷綻出如綠蜘蛛似的鮮嫩的肉質小葉;盆盆花兒蓬蓬勃勃,充滿生機。

最讓我傾心的是那盆好友送的紅掌,它在其它花中別具一格。第一次養這個品種心裡充滿了期待、好奇也格外關注,好友說它開花很好看的。我想看看它的花兒到底有多好看。這株紅掌二大一小兩片革質綠葉清新可愛。為了它更好地成長,我換土換盆移進了我最喜歡的白瓷帶花邊的花盆。澆水、鬆土格外上心。從《花卉大全》查得它是喜陰喜散光的植物,於是我把它從陽光直射的窗台上移到其它光線明亮處,讓它享受溫柔陽光,半年後它又發出了三片桃形肥厚葉片。至今,在我家它已生長了二年。

一次打理陽台,不經意一瞥,我看到那盆紅掌緊密的莖管梗中冒出似紅色筆尖的花苞尖。啊!紅掌要開花了!養了二年的紅掌在這個寒冬迎來了開花,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自此更是期待,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走向陽台急切地觀看紅掌花苞綻放的情況;天天的一點點變化都讓我驚喜。

尖尖的花苞每天都往上竄一點。終於在幾天後花苞掙出了葉梗,但還打着捲兒;猶如一個艷麗肥嫩的紅色朝天椒,讓人心生憐惜歡喜。漸漸那個紅色的花骨朵如一苗火紅的心燈躍躍灼燃。花終於綻開了,這支鮮紅的花朵如一支斜切的喇叭,花心中挺立着一支金黃水靈的花蕊。一叢蓬勃油綠的綠葉中綻放一支亮麗鮮紅的花,亭亭玉立於白瓷花盆中煞是新艷喜慶。

半月後,又開出一朵紅艷艷的花,兩朵紅艷艷的花一高一矮,互相笑意盈盈對視着。花朵不斷舒張,越發明艷動人,頓覺滿屋生輝。感嘆生命的艷麗綻放,在於默默地積蓄力量;開枝散葉花開鮮艷,有一個生長漫長的過程啊。

養花是因為喜歡是興趣,也是取悅自己和裝點生活環境。但一定要照顧花的習性,喜陽還是喜陰,陽光、土、肥、水的滋養要考慮周全。耐心呵護、細心打理自不再說。我欣喜感恩它們為我綻放,那就要為它們創造生長的最好環境了。


肥沃疏鬆的土壤是花兒茁壯成長的第一因素。我用一張久置不用的書桌從附近農家換來一桶漚發的羊糞,摻上夏天從平羌口森林裡帶來的林下腐殖土;配成疏鬆肥沃的富質土準備為每一盆花換土,為它們創造最好的生長條件。

一個閒暇的午後,我開始了為花兒們換土。

把花從陽台上一盆一盆抱到地下,按順序挨盆操作了起來。倒出浮土後看到盆里的根系已盤根錯節。密若蠶繭的根沿着花盆內纏纏繞繞如蜘蛛網般與土結合成一個磁實的土球。輕輕用雙手抱出包裹着花根、株的土球輕磕慢抖;土松根現,從亂須般的毛細根中找出主根,小心翼翼地剪去多餘的側根側芽,將花棵修枝打杈,盡力侍弄。小盆換大盆,一個個漂亮的白瓷藍邊花盆換去了粗陋的老式瓦盆。

修理好的花棵強壯美觀有型,每個品種的花枝放在鋪着黑油油、疏鬆的沃土的花盆裡扶正擺直;再培土壓實澆透水。盆盆如此般細心操作,雖沒有啥技術含量,但繁瑣耗時辛苦。

地上已是一片狼藉,枯枝敗葉亂根、無用的側芽枝幹,一堆無用的舊土占據了陽台的大部分地方,連腳都不好挪動。擦把滿頭的大汗,伸伸僵硬酸困的腰,但心裡卻喜孜孜的;就因為完成了養花必須要做的功課而感到心安與踏實。

換了新土的盆花,在暖氣下方擺了一長溜先緩緩苗,幾天後再重新擺放在了陽台上。一段時間後花苗挺立服盆了,它們因養分充足、舒展自在更加蔥籠茂盛花蕾頻頻爆出。陽台上一片生機花兒爭相開放,與外面大雪紛飛、冰天凍地的季節形成強烈的反差。

常常,我會情不自禁走近陽台、走近花朵,凝視良久。驚喜於它們又萌新芽、又綻新蕾。每隔一段時間,將盆盆花調轉方向,讓它們全方位享受陽光的沐浴,歡暢地生長。[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