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蕪湖縣一中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1]。一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空軍][[]中將]]徐承棟、陸軍少將汪一新、陸軍大校章長根、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江春澤、著名作家魯彥周、著名畫家鄭伊農等一批知名人士是我校學子中的佼佼者。

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越式的發展。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新校區占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容納2000多人的運動場看台和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12個標準籃球場等。學校現有90個教學班,在校生四千餘人,教職工三百餘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70多人。

目錄

辦學規模

蕪湖縣第一中學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新校區占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容納2000多人的運動場看台和標準塑膠跑道的運動場,12個標準籃球場等。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3751人,教職工217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多人。

教學成果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蕪湖縣一中開展了務實高效的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高,高考成績逐年攀升。2004年高考,應屆畢業生達本科線406人,其中胡艷婷、徐繼光等一批優秀畢業生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名牌大學錄取。2005年高考489人達本科線,蘇揚劍、奚俊俊等一批優秀畢業生被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錄取,高二何潁沛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2006年高考再獲特大豐收,全校共有704人達本科線,本科達線率近80%[2],重點達線人數為243人,二本達線人數為584人,600分以上113人,其中張連雲同學被保送上浙江大學。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學校更是碩果纍纍,所獲獎項數不勝數。學校更因出色的育人成果被譽為「高校人才輸送基地」和「人才的搖籃」。

師資力量

桃李競芬芳的背後是一中教育者的辛勤勞動和默默無聞的奉獻。教者師為先,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蕪湖縣一中師資隊伍建設的亮點。學校啟動了「名師工程」,以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一大批師德好、業務精的好「園丁」脫穎而出。截至目前,蕪湖縣一中在讀研究生及獲得碩士學位的有12人,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國家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的有3人,省級「教壇新星」3人,特級教師2人,全國勞模1人,有50人分別獲安徽省、市、縣級「教壇新星」、「優秀園丁」、「師德標兵」等稱號,我校先後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國家級「德育實驗先進學校」。出色的教育教學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鼓勵。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教育部部長周濟、衛生部副部長蔣作君、原安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等領導先後到蕪湖縣一中視察、調研工作。原安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還欣然為我校題詞:「名校、名師、名學生」,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校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蕪湖縣一中,已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這將為勤奮上進,樂於求知的莘莘學子成就未來提供一個寬闊的舞台。

校園概況

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越式的發展。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新校區占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容納2000多人的運動場看台和標準塑膠跑道的運動場,12個標準籃球場等。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3751人,教職工217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多人。

視頻

蕪湖縣一中 相關視頻

蕪湖縣一中宣傳片(2017版)
蕪湖一中軍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