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或譯為《生活與美學》,美學著作。尼·車爾尼雪夫斯基著。本書是作者寫於1853年的碩士學位論文,俄文本於1855年初版,後多次再版。中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出版,周揚譯,約10萬字。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作者企圖應用費爾巴哈的思想來解決美學的基本問題,從理論上批判了黑格爾關於「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一在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唯心主義學說,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論斷。正象作者在本書的結尾部分中指出的「這篇論文的實質,是在將現實和想象相互比較而為現實辯護,是在企圖證明藝術決不能和活生生的現實相提並論。」(中譯本106頁)作為一部唯物主義的美學專著,本書將社會生活看成是人類藝術與審美活動的基礎和源泉。但是,由於受費爾巴哈機械論的影響,本書所認識到的社會生活,還只是感性直觀的物質存在,而不是社會實踐的歷史生成,因而仍不能辯證地處理好「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這一複雜的理論問題。

作者介紹

尼·車爾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國美學家、文學批評家、作家、革命民主主義者。曾任《同時代人》主編,以雜誌為講壇宣揚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後被沙皇政府逮捕,監禁、流放22年。主要著作有:《果戈理時期俄國文學概觀》、《萊辛,他的時代、生平和活動》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 相關視頻

「藝術審美」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王德峰教授:藝術哲學與審美問題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