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航天器技術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航天器技術亦稱空間飛行器技術,是對航天器進行設計、製造、發射、跟蹤、返回和控制的技術。所謂航天器是指在宇宙空間沿着一定軌道運行的各種飛行器。它們一般由骨架結構、溫度控制、姿態控制、軌道控制、無線電控制、電源、計算機、生命保障、返回等以及其他具有專門應用功能的系統所組成,是一種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高技術群。
按運行軌道可分兩大類:①環繞地球運行的航天器,如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航天飛機和空間站等;②脫離地球引力而在行星際空間運行的航天器,如飛往月球、火星、木星的探測器。依據是否載人也可分為兩類: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前者包括着各種人造地球衛星和空間探測器等;後者包括着載人宇宙飛船和空間站、航天飛機等。在各種航天器中,要求功能齊全而技術最複雜的是載人航天器,不僅因為它們必須要有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統、應急救生系統和安全的返回着陸系統,而且必須集運載、運行和返回三種功能於一體。如航天飛機就是具有這一特點的最新型載人航天器。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