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灣府城小北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灣府城小北門
圖片來自一步就出走(下港人文化工作室)

臺灣府城小北門別稱鎮北門(即現今臺南市),創建於清雍正3年(西元1725年)。小北門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興建甕城,所在地於現今台南市公園北路西門路三段路口處交會,民德國中附近,目前只剩部分殘跡。

小北門與大北門均為台灣府城通往諸羅(現今台灣嘉義市)要道,小北門多為一般百姓使用,大北門則為政府官員使用。

歷史構造

台灣府城小北門創建於清雍正3年(西元1725年),建造木柵城所建七座城門之一。

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將七座木柵城門改建為磚石城門,並加築城樓。

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加建大南門小南門小東門大北門小北門[1] 等五座城門的甕城,並依其城門的方位命名,因此小北門又稱<鎮北門>;同時自小西門起繞大西門至小北門止,擴建外城,加開奠坤門兌悅門拱乾門三座城門,加強台灣府城西緣濱海防務。

小北門在日治時期已拆除,無法確定年份。目前在台南市西門路4段16巷39弄80號南側,可看到一段高1公尺,寬2公尺的殘垣,這是小北門東南城垣一部份。

鎮北門門額於民國69年(西元1980年)台南成功大學出土,僅存落款年代與<鎮>字,而<北>字隱約可辦,目前放置在台南成功大學歷史文物館前。


參考文獻

  1. 兌悅門(國定),台南市中西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