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伯溫故里《授經圖》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致戰》旨在闡述對敵作戰中如何爭取戰場主動權的問題。它認為,調動敵人前來交戰(「政敵來戰」),就會使敵人處於兵勢常虛、被動不利的地位;我不受敵人調動(「不能赴戰」),就會使我軍處於兵勢常實、主動有利的地位。作戰中,只要千方百計地調動敵人就範,就可以無往不勝。

《致戰》選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本篇引自《孫子兵法》的「致人而不致於人」,乃是大軍事家孫武對古代作戰主動權的一種科學表述,其意思是,作戰中我要能夠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其實質是,通過調動敵人而掌握戰場主動權問題。

原文

凡致敵來戰,則彼勢常虛;不能赴戰,則我勢常實。多方以致敵之來,我據便地而待之,無有不勝。法曰:「致人而不致於人。」①

後漢建武五年,光武②詔耿弇③,悉收集降附,結部曲④,置將吏,弇帥騎都尉劉歆、泰山太守陳俊將兵而東。張步⑤聞之,使其將費邑軍歷下⑥,又令兵屯祝阿⑦,別於泰山⑧、鍾城⑨列營數十以待之。弇渡河先擊祝阿,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眾得奔歸鍾城。〔鍾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遂空壁亡去。費邑分兵遣其弟費敢守巨里⑩,弇進兵先脅巨里,嚴令軍中趣修攻具,〔宣敕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里城。陰緩生口,〔令得〕亡歸,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將精兵〔三萬餘人〕來救〔之〕。弇〔喜〕謂諸將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誘致⑾之耳。野兵不擊,何以城為?⑿」則分兵守巨里,自帥精銳上岡阪⒀,乘高合戰,大破之,斬邑。既而取首級以示巨里,城中懼,費敢〔悉眾〕亡歸張步。弇悉收其積聚,縱兵攻諸未下者,平四十餘營,遂定濟南

注釋

①致人而不致於人:語出《孫子兵法·虛實篇》。

②光武:即東漢光武帝劉秀

③耿弇東漢名將。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伯昭。西漢末,從劉秀起兵,任大將軍。劉秀稱帝後,任建威大將軍,封好畤侯。建武五年(公元29年),奉詔率軍擊滅稱雄於濟南郡地的割據勢力張步。

④部曲:本謂中國古代軍隊編制之稱,後又為家僕之稱。本篇這裡指軍隊編制。

⑤張步:東漢初地方分裂割據勢力。琅邪不其(今山東即墨西南)人,字文公。新莽末,劉秀起兵,張步亦乘機擁眾據濟南郡地,自稱五威將軍。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曾派使持節授步為東萊太守,但步殺使自立齊王,成為東漢初盤據山東濟南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建武五年為耿弇擊敗投降,後因謀叛被殺。

⑥歷下:亦作「歷城」,濟南郡治,位於今山東濟南。

⑦祝阿:縣名。故址在今山東濟南西。

⑧泰山:郡名。治所奉高,位於今山東泰安東。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4]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5]

視頻

致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3.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
  4.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5.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