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曾國藩畫像)原圖鏈接來自 美文閱讀網 的圖片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1]》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修身篇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目錄

譯文

沅弟左右:

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弟弟說是命運做主,我是相信的。說自強的人,每每棋高一着,我不太相信。大凡國家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臣;大凡家庭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良子弟。這也關係到天命,不盡在人謀。至於一個人的強盛,不外乎北宮黝的勇敢、孟施捨的仁厚、曾子的義理三種,把孟子的仁義集於一身而又不滿足,就是曾子的反躬自問。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訴仲由的強,才略微可以長久。此外,鬥勇鬥智的強,有的因此大興盛,也有的因此大失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他們的智力都橫行獨秀於一世,他們的禍敗也與尋常人大不一樣。近世如陸、何、蕭、陳都認為自己智謀超群,而都得不到善終。所以我們在自修方面求強是可以的,在與人爭勝負時求強就不可以了。如果專門在勝過別人的地方求強,是否能強到底,還不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

敵軍這次東竄,東軍小勝兩次,大勝一次,劉、潘大勝一次,小勝幾次,似乎已受到重創,不像上半年那樣猖獗了。但求敵軍不竄往陝、洛,即使竄入鄂境,大概也可以收到夾擊的效果。

我定於明日續假一個月,十月請求辭去各項職銜,仍然留在軍中,刻一塊方印,會辦中路剿匪事宜。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2]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相關視頻

《曾國藩家書--修身篇》一、前言
《曾國藩家書--修身篇》七、致諸弟·勸弟切勿恃才傲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