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臍帶血。原圖鏈接

臍帶血(英語:Cord Blood)又稱為「胎盤血」,是指嬰兒出生並剪斷臍帶後,存在於臍帶與胎盤中的血液。以往當嬰兒出生後,臍血及胎盤會被視為醫療廢物一併焚化銷毀,但隨著醫療生物科技發展迅速,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被認為具醫療效果。

目錄

簡介

臍帶血是指胎兒出生並剪斷臍帶後,存在於臍帶與胎盤中的血液。臍帶血富有大量的「造血幹細胞」,是胎兒人體製造血液及免疫系統的主要來源,經研究發現那些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是對抗感染的白血球、攜氧的紅血球,到受傷時促進凝血的血小板等血液細胞的前身。

造血幹細胞

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與間質幹細胞,經由特定的分離與保存方式可以保存該幹細胞的活性,並且進行體外培養放大(就是在實驗室裡面就可以操作的意思)此兩種幹細胞可以在不同刺激物質與體內微環境(microenviroment)的作用下分化成特定組織或器官[1]

臍帶血幹細胞,能分化成紅血球、白紅球及血小板等血液及免疫系統細胞,可以治療包括惡性腫瘤癌症)、血液免疫系統不全及代謝異常等疾病。在醫療及生物科技應用範疇上相當廣泛。[2]

用途

根據醫學研究發現,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再生能力和速度是成人細胞的10~20倍,能夠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先天性免疫缺損及包括癌症、免疫系統不全。此外,《台灣血液基金會》資料顯示,臍帶血幹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組織和細胞,如神經細胞、心肌細胞和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等,在臨床上已被試用於脊髓損傷的再生治療、梗死心肌的修復及糖尿病治療等,皆得到很好的療效。[3]

收集與儲存

臨床實踐中收集臍帶血最常用的方法是「封閉技術」,類似於標準的採血技術。通過這種方法,技術人員可以使用連接到血袋的針頭對切斷的臍帶的靜脈進行插管,然後臍帶血通過針頭流入袋中。平均而言,封閉技術可以收集約75毫升的臍帶血。將收集的臍帶血冷凍保存,然後保存在臍帶血庫中,以備將來移植。 冷凍保存之前,臍帶血收集通常會耗盡紅細胞,以確保高水平的幹細胞恢復率。

適應症

目前衛福部公布臍帶血適應症有29項(如下),未來有可能陸續增加。

  1. 造血系統: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之慢性期除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母細胞瘤。
  2. 骨髓衰竭: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陣發性夜間血尿症。
  3. 先天疾病:嚴重症複合免疫不全症候群、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東氏症候群、先天性純紅血球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天性角化不良、家族性噬紅血球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高雪氏症、嗜血淋巴組織細胞瘤病等等。

需求與考量

醫學上做非親屬臍帶血移植,被移植者和捐贈者白血球抗原基因型配對全合(六個基因型都合)的機率約4萬分之一,六分之五合的機率約6千分之一,六分之四合的機率約4千分之一,絕非是業者所稱非親屬移植完全符合僅千分之一。國外研究顯示,「用於自身」的機率少於20萬分之一。

每名嬰兒不一定都適合儲臍帶血,若嬰兒本身帶有B型肝炎微生物感染等,臍帶血就不適合儲存或捐贈,通常在決定存取前,醫療人員會先進行檢測,通過專業檢測後再由醫療人員決定是否儲存臍帶血。臍帶血一存就是18年,評估是否會用到,臍帶血銀行通常規劃的期程是18~20年,往後沒用到會逐年增加費用,爸媽們可以評估家族是否有上述病症的遺傳風險。

費用

儲存臍帶血價格不容小覷,各家價錢不盡相同,若經濟狀況許可,加上家族有罕見遺傳疾病,可以投保一份保障給寶寶的未來。儲存臍帶血的銀行,分為公益捐贈與自費儲存,前者儲存於公益的臍帶血銀行,提供有需要的人配對使用,但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配對且配對成功率低,若配對成功則需負擔使用金額(約20萬上下);後者則是儲存於私人臍帶血銀行,可以自己或親人隨時解凍使用,不同的儲存和採集方式,價格上也有所差異,從6萬元到20萬元不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