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阻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膜阻抗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膜阻抗是2008年公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
中文名稱 膜阻抗
英文名稱 membrane impedance
定 義 生物膜對交流電流的阻力。決定於電路中的電阻、自電感應與電容。如ATP依賴性鉀通道中,[Mg-ATP][Mg-ADP]平衡的代謝驅動變化可調節其低P/O比值,後者穩定高輸入阻抗細胞(神經元、平滑肌)的靜息電位,並減少低膜電阻細胞(心肌、骨骼肌)的動作電位。
應用學科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生物膜(二級學科)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