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故事(居仁堂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臘月故事》是中國當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臘月故事
母親曾說過,七一年的年是最難過的年。
一九七一年,我們家從湖北回南陽鄉下兩年了。不多的存款也花淨了。父母和姐姐天天出工掙工分。到年底一算帳。算是吃平。即不算缺錢戶。村里還有十來戶既缺糧也缺錢的人家。
李崗村屬原南陽縣溧河公社詹莊大隊轄治。李崗村座落在黃土崗上。盛產礓石。往下挖半尺就是黃膠泥。靠天吃飯。雖有一條水渠從繞着村子流過,但是能讓二里地的鄰村自流灌溉,李崗的所有的地都只有望渠興嘆。
在家六年,幾乎每年冬天都抗旱澆麥。別的村開閘就可。而我們則動用家裡的大容器。桶挑壺提。從渠里把水挑到或提到麥地里。如此住復。人海戰術,人們不慌不忙,心知肚明靠這就是演場戲給人看。
看看過了臘月二十三兒了。母親手裡一分錢沒有。這個咋過,心裡一點數沒有。姐姐對媽媽說,想要件新衣裳。過年隊裡粉條豆腐分了,青菜也分了。可包餃子總得放點肉,走親戚可以使轉鄉禮,但最初起動禮盒還是要的。外婆在湖北,過年不用走動。舅可以省點,不用豬肉禮條,但餅乾果子包總得最少買幾包。娘家總要先回去的。別的等回禮再走動。來客了總不能光素菜吧。
家裡也沒任啥東西可賣了。住的是生產隊的磨屋。真正的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晚上,母親和父親商量。這個年咋過?
父親說,要不,找文保先借幾塊錢。以後有了還他。
文保是本家。和我同輩。他的老婆跑了,和一個小女兒相依為命。手裡小有積蓄。文保哥是好人,細馬高挑的一個男人。
母親是很堅強的。但生活總讓人無法按自己的願望去落實。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要過一家人,再難走的路總還是要往前走,不能走成死路。
母親到文保哥家裡,說明了情況,文保哥沒有遲頓就給母親五元錢。
母親用這五元錢,上雙鋪趕了個集。花二元錢撕塊花布,給姐姐做衣裳。花一元錢,買二斤肉,再花一元多錢買三包果子包。剩下幾毛錢,那是要給孩子拜年準備的壓歲錢。
母親晚上加班給姐姐做好一件新衣裳。餃子照樣包了,乾菜紅薯面菜角也蒸了。正應了鄉下人回的話:年到就齊了。
七一年,我剛剛初中畢業,體會不到母親們過年時所作的難。關鍵是體會不到父母們內心的掙扎。臘八粥喝了,卻不能迷糊,非常清醒地知道沒錢過年。那份煎熬是現在人們無法體會的。
好在,冬天來了,春天就不遠了。我初中畢業了。姐姐不久也招工到汽車廠了。一家人只有兩個弟弟不能養活自己,也能力所能及地幫家裡干點活了。以後再也沒有成為缺錢戶。七三年,還在家裡蓋起了五間機瓦房。日子還是一天天地好起來了。
一九七五年全家返城。過年再也不愁沒有沒錢了。
那樣的日子不能重演了。也不會重演了。
作者簡介
劉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學愛好者。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珠海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