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膿皮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膿皮病是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見的皮膚感染,多發於兒童。[1]

概述

在皮膚科門診中,患膿皰,長癤子的患者特別多。這類病屬於化膿性皮膚病,由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感染引起,簡稱「膿皮病」。夏季人們出汗增多,細菌易在皮膚表面繁殖,所以膿皮病的發生率較高。因是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見的皮膚感染。多發於兒童。

感染原因

常因為細小的抓傷、裂傷或昆蟲叮咬而感染,亦可經人與人之間接觸而傳播,還可從身體的一處傳播到另一處。本病在炎熱、潮濕的夏天,特別是居住擁擠和衛生情況不良時更多發生。

症狀

開始為皮膚的紅斑或腫塊,發展為膿皰,膿排出後結痂,可有搔癢。痊癒不留疤痕。如抓患處可向其他部位迅速播散。細菌引入皮膚後1-3天出現症狀。[2]

分類

常見的膿皮病有以下幾種:

膿皰瘡

又稱黃水瘡,夏秋季多發,常通過與病人直接接觸而感染。開始皮損為少數散發的鮮紅色丘疹或水皰,米粒至黃豆大小,以後迅速增大增多,並形成膿皰。最後,膿皰破裂,露出糜爛面。膿皰瘡常發生在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覺疼痛或瘙癢。病情嚴重的,可合併淋巴結炎或其他病症。

毛囊炎

癤與癤病

癤是由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引起的深部皮膚化膿性感染,多處發生並反覆發作的癤稱癤病。癤,開始為鮮紅色圓錐狀高起的毛囊性丘疹,中心貫穿毳毛,逐漸增大,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表面較硬,自覺疼痛。以後,中心形成膿栓,頂端露出黃白色膿點,破潰後呈火山口狀。[3]

丹毒

丹毒由鏈球菌引起,常經皮膚或黏膜的細小傷口進入人體。丹毒發病急劇,常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皮損多發於面部及下肢,嬰兒腹部也很常見,主要表現為淡紅、鮮紅色水腫性斑片,表面緊張發亮,有灼熱感,與周圍正常皮膚界限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或血皰,或伴發敗血症、腎炎等嚴重病症。

壞疽性膿皮病

壞疽性膿皮病是一種較罕見的皮膚潰瘍性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最常見於青年及中年人,其中女性較多,兒童約占患病者的4%。其病因不明,但一般認為與免疫系統受損害有關。

症狀

壞疽性膿皮病發病較突然,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下肢多見,還可發生於頭部、頸部、會陰及生殖器,而小腿更多發,且疼痛劇烈。皮膚迅速出現丘疹、水皰或膿皰,這些大皰破潰後成為潰瘍,並不斷向周圍發展,匍匐前進,潰瘍面可達10厘米以上;而且潰瘍較深並有壞死。由於創面常繼發感染,又機體抵抗力較差,故常合併膿毒敗血症,而使病情無法控制;有的病人會出現壞疽而不得不截肢。

疾病呈慢性過程,反覆發作,多有發熱、關節炎腸炎血液腫瘤等全身改變。這是由於膿皮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併有類風濕、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急性白血病或其它骨髓增生病。不少患者呈過敏反應,皮膚受到任何輕微創傷,如清創傷口甚至打針注射,都可能變為病灶。[4]

治療

  1. 病情較輕時,可採取清洗傷口、抬頭高肢體、局部應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
  2. 若病情較重,特別是傷口合併感染時,除局部處理傷口外,還要應用敏感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劑。經驗上以潑尼松之類激素為主,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等類免疫抑制劑都有助於控制病情。
  3. 局部使用夫西地酸軟膏可以有效治療膿皰瘡,顯效率可達55%。
  4. 一般病者可望在半年內炎症消失,一年後病情緩解。但復發率很高。炎症消失後可植皮

西醫治療

治療膿皮病,可用青黴素紅黴素靜脈滴注,同時口服紅黴素氟哌酸等。一般用藥持續兩周。

中醫治療

中藥選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加減。

局部治療

可選用50%的硫酸鎂溶液熱敷。如有皰,應擠出皰液,然後用0.02%呋喃西林液濕敷。也可選氯黴素酒精、百多邦軟膏等外塗。另外,對於反覆發作的丹毒毛囊炎、癤與癤病,採用紫外線照射,也很有效。

視頻

膿皮症膿皮症B

參考文獻